【学知帆】吼完孩子就后悔,有没有戒吼的办法?
新学期才开始半个多月,家长在催孩子、吼孩子的路上已经略显疲惫了。昨天,一位妈妈向老师求助,说孩子写作业马虎,还转不过弯,实在忍不住,于是朝孩子大发雷霆:怎么回事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绕不过弯!脑子里成天都装了些什么?! 看你的作业,语文错字连篇,数学写的字差得不得了!就你这样不努力,还指望当什么优秀学生!
这位妈妈从A扯到B,从问题本身扯到孩子个人“不努力”。在家长连珠炮的指责下,孩子小心翼翼改好答案,一声不吭把作业收拾好。看着孩子战战兢兢的样子,这位妈妈心中升起不忍与内疚,说自己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后又特别自责,问什么办法能戒吼。总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孩子又后悔,恨自己不够耐心,是很多家长共同的痛。吼孩子,看似一个稀疏平常的事,却对很多家长造成了困扰,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潜在威胁。

妈妈为管教孩子
肺真的被气炸了
真是快要被你气死了!我的肺都要被你气炸了!这类话你对孩子说过吗?据人民网报道:杭州一位妈妈被孩子气得直跺脚,嘴里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气炸了”!不料,她忽然感到胸前一阵疼痛,痛到无法深呼吸。这位妈妈被送到医院抢救,被告知:她的右肺居然破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胸外科主任何忠良教授表示:“肺气炸了”在医学上叫做自发性气胸,主要是因为气跑到胸腔里面。所幸救治及时,这位妈妈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被孩子气急了而大吼大叫,气出毛病的家长不在少数。有多少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被气得住进了医院!

生气、气急而吼很可能引发心脏病,不但身体上承受风险,家长往往在吼完孩子后又自责、内疚,附加精神上的痛苦。暑假热播剧《小欢喜》里的童文洁就是一个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的妈妈。吼完后又自责得不行,声泪俱下地跟孩子道歉。关键的是,家长在吼叫的状态下,很容易说出伤害孩子的话,甚至攻击孩子的人格,进而转变成语言暴力。吼叫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感受,以及他们与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系。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吼叫,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些孩子将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轮流参与和同理心。

除了吼还能怎么办?
大喊大叫尽管有害,但父母也是人,会有情绪、会发火。研究表明,许多父母,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会发脾气,也会对孩子大喊大叫。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大喊大叫形成了免疫力,开始充耳不闻,这让父母更加气愤,紧跟着新一轮的语言轰炸。有的家长觉得面对孩子无能为力了,大喊大叫成了唯一的选择。家长在压不住怒火之前往往有两个排头兵:压力等外部触发器,以及“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家长冲孩子发火,有时是因为自己已经很累了,对孩子缺乏耐心;或者睡眠不足,缺乏锻炼,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最近压力太大,情绪不好。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自己心情好时,孩子就是再磨蹭,也不会发脾气;而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孩子哪怕拖延了一分钟,心里就抓狂。这些外部的吼叫触发器就像火药,在压力情境下,家长往往一点就着。

所以,想要避免自己成为火药桶,家长需要观察一天当中怎样的环境和哪个时间段是最容易情绪崩溃的时候。之后,每当面临这些情境时既要关注自身的需要和感受,同时要提防吼叫成为自动化反应。还有,在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家长因为爱子心切,总忍不住往坏处想。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明明孩子只是写作业不细心,到最后变成了担心孩子不努力,成不了优秀学生;更有甚者,担心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整个一生都毁了……

这种把事情想得过于糟糕的思维方式让家长觉得自己有责任,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把孩子的学习抓起来,一旦孩子偏离了目标,家长就在担心和恐惧的驱使下对孩子大吼大叫。观察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留意并分辨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行为的根源,这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有的家长吼孩子已经成了习惯,想要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留意外部触发器和不断升级的想法,家长要注意三个特殊又重要的因素,会加强或减弱脾气的爆发: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两者如何相互适应。

心理学家史黛拉·切斯和亚历山大·托马斯将人的气质分为9种类型: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跟家长的气质类型可能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适应性强,而孩子却慢热,需要缓慢的过程才能适应变化,那家长常常会因为失去耐心而吼叫;同样,热爱交际的家长面对自己害羞的孩子,往往忍不住吼叫、指责,说出令人后悔的话来。当家长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他周围的环境,以及对他的要求时,孩子就会更少出错,家长也会更少生气。

拯救吼叫重灾区
小学生家庭几大吼叫重灾区:早上赶着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孩子却磨磨蹭蹭,一点不着急;晚上睡觉,孩子不按时上床,总想多玩一会,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最要命的是晚上写作业,孩子不但拖拉、借口多,还老教不会!在时间紧迫的时候,在提醒多次孩子也不听的时候,家长们往往气不打一处来,开始抬高声音,最后都变成了河东狮吼。面对具体的情境,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到各位家长:
早上起床
1.找出孩子早上拖拖拉拉的原因。
他很疲倦吗?如果是,孩子需要提前睡觉时间。你的孩子是个慢性子吗?如果是,你得提前15分钟叫醒他。

2. 拟定一个早上策略。
在平静的时候,告诉孩子你对他有什么期望。为了有助于减少孩子磨蹭的行为,让孩子选择一个不按要求做需承担的合情合理的后果,比如不能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样做对孩子有帮助,这让孩子感觉是自己在掌控自己。
3. 管理好你自己的期望。
在上学期间,早上这段时间往往充满了紧张感。家长一紧张,忘了孩子达不到立刻反应、办事利索的要求,所以,家长需要管理好对孩子的期望。
睡觉时间
让上床睡觉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一个过度。提前半个小时让孩子停止活动,花10-15分钟跟孩子一起读一本好书。固定的睡眠程序让孩子对睡觉有所准备,易于入睡。
作业大战
1.避免使用消极的非言语信息,如皱眉、叹气、瞪眼等。孩子特别敏感,他们会捕捉到这些信息,这只会增加家庭作业环境的紧张气氛。
2.让孩子尝试和设计一套家庭作业日程表。做好时间管理,让孩子决定什么时候坐下来写作业,确定好首先要完成的作业,是先难后易,还是先易后难。
3.做作业期间,不唠叨或在孩子周围绕来绕去。
4.首先看到正确的部分,而不是看到错误。先肯定孩子做对了的地方,再指出不足,让孩子改正错误。

5.不要让整个晚上都在做作业,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有限。如果一直在作业上磨磨蹭蹭,会增加孩子的无能感。如果有必要,跟老师聊一下,探究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动机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天天写作业就磨洋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减少吼叫,不要将自己设置为被动的“灭火”模式,而是提前思考和提前计划,跟孩子沟通,对计划保持一种积极地态度。
别忘了灾后重建
吼完孩子,家长往往会自责,这是在提醒我们,吼叫的行为不妥当,对孩子造成了伤害,需要补救。因为控住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大喊大叫后,一定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明确地向孩子说出对自己吼叫行为的后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道完歉,跟孩子谈谈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可以就事论事,问问孩子:你希望妈妈下次怎么办?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同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发脾气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可以提高发脾气的阈值。常用的情绪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舒缓的运动,虽然无法杜绝发火,但却可以让人心态平和,少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