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回忆录
��E��
最近单位里有姐姐去学车考驾照,总听她们谈论练车的感受(两眼一抹黑),想起了自己去学车时候的一些难忘场景。初春报的名,也没有人一起,竟然自己一个劲儿的就交钱报名了,也没有多问问就入坑了,学车经历至今难忘......也不是驾校多差,而是学了太久,去了太多次印象深刻,估计教练也没遇到过这么笨的学员吧,老脸都丢完在驾校里了。总算明白为什么大多数教练脾气都比较暴躁,就像老师一样,面对各种学生再好的脾气秉性也磨得差不多了。考完所有的科目用了一年,也是真慢,还去了三个地方练车。
学科二的时候从学校到驾校有一条偏僻的小路,平时除了住在附近的人很少有人走,为了省打车费走过好多次,清晨、晌午、日暮;艳阳天、雨天、阴天都在这条小径上留下过足迹,有自己走过,也有和一起练车的小伙伴。刚开始自己去的时候还走错过一次,正好碰上雨天,一双白鞋全沾上了泥浆。拖延症患者晚期的结果便是一个学期过去,硬是拖到了暑假才考,东北的夏天也没有那么凉爽,高纬度并不影响气温,不过倒是生机勃勃。穿过学校南门对面的小巷和一路破败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住的矮屋,沿着偶有车辆驰过的土路(其实多数时候是拖拉机,东北人民在农事方面好像很喜使用拖拉机),能看见一大片农田,里面还有一些大棚,可能是东北的春天仍是冷,没有大棚温暖的恒温,很少有作物能在这种环境长出来吧。地里最多的是还没有长出红缨的玉米,望过去像一群排列整齐的卫兵守护着这片土地。穿过农田会路过几栋四层楼房,路边有一颗不知年岁的柳树,只是粗糙的树身很高大,细长的柳枝随风飘摇。小时候没有看过真正的柳树,只在语文书和电视里看过其形和妙用,爱玩的小姑娘会用柔软的柳枝圈成环,再弄一些草和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臭美。苦情剧《暖春》里面,和小花相依为命的爷爷就是靠砍柳条编筐和篮子卖钱过活,小时候觉得小花真是好惨一孩子,幸好还有爷爷,然而坚持要养小花的爷爷却不被儿子儿媳理解,甚至爷孙俩还被百般刁难,着实苦情,赚足了当时年少的我的眼泪,看着爷爷和小花受苦,自己也个跟着哭,想想真是年少啊。楼房和棚户路边最多的便是几种东北常见蔬菜,茄子、番茄、青椒、土豆、顺着木枝生长挂在藤上的豆角、叶子宽大的角瓜和窝瓜,取材这些的地三鲜、土豆炖豆角、窝瓜粥都很好吃。中途会经过一座废弃的砖房,旁边有一块低洼一些的地,里面种了挺多李子树,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水果店里卖的李子实在是不好吃,还有深色外皮老大一个的,好像是叫黑布林,不知味道如何,我觉得还是家里的半边红好吃,又酸又甜还脆脆的。再路过几间棚户穿过一座小桥爬几步到马路上,对面便是驾校了,棚户路边有一块种着土豆的地,土豆苗长得很好,白色小花朵好像很受蜜蜂的青睐。
风雨学车路,MDJ所有考过驾照的都对江南不陌生吧,八达道口、江南来来回回好多次。第一次去学科三是在17年冬季的一个清晨,不出意外的冷,凛冽寒风名不虚传,像刀子一样刮在脸和手上。整个郊外无边的寂静,像是被浸泡在水里。坐在公交上往外看,入目的只有一片萧瑟的枯黄和粗糙的白色,密密麻麻覆盖着一切,没有飞鸟声,没有绿意,没有树木拔节的声响,像是一切都停止了生长,时间荒诞的停顿着。去两次感冒两次还是拖到了开春,从学校到江南一个小时的车程,也算是远了。开春后气温渐渐回升,虽然还是有点冷(晴天化雪更冷),清明节前蒲公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菜慢慢从地里长出来了,东北这边管蒲公英叫“婆婆丁”,大家对这样的野菜很是热衷,尤其周末最为热闹。野菜肆意生长的郊外成了清晨爬起来吃饱喝足晨运后无处可去的退休大爷大妈们的落脚点,几个熟络的的老伙伴围绕着一片婆婆丁边挖,边从刚上学那会儿为时间起点开始唠嗑;带着小孩的父母、带着小孙子小孙女的老人娴熟在地里刨刨挖挖,小孩在一旁嬉戏打闹,远处供暖站烟囱排出的长长白烟,形成一组画面和谐的对照。这段时间的早市也随处有新鲜水灵的野菜身影,好像大多东北人都挺喜欢拿来蘸酱吃,黄豆酱、鸡蛋酱.......在东北好像无蘸酱不欢,黄瓜、萝卜、野菜、生菜、葱、干豆腐,甚至嫩茄子和青椒都可以蘸酱。香其酱可以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朋友了,一块钱一袋可以吃好久。有幸在室友家吃过一次婆婆丁,有些许泛苦。中医里蒲公英也可入药,食用鲜嫩的婆婆丁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也是取其药用价值吧。
考科四那天蹭了另外一个驾校的车去了考点,远在阳明区郊外,途径了一片刚弄好的水田,还有人正在插秧,细小的秧苗泛着绿意。很顺利的考完出来。只记得天气很好,周围全是树林,满目新绿。天空湛蓝湛蓝的,云也很白,空气是雨后特有的清新。不枉在东北待了快四年,看来我还是挺喜欢MDJ这个边陲小城的,提起考驾照这种事都能想起这么多画面。如果不是来这里读书,会错过多少不同的风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多么壮阔,尤是坐火车时窗边极速飞过的景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个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曾经很后悔来了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才离开校园几个月好怀念烤冷面的滋味啊。感觉这边各个学校门口总少不了卖烤冷面的小摊和小门脸,一到下课的时候感觉周围叽叽喳喳的“不要香菜”“不要葱”“多刷酱”给大哥大姐都整蒙了,但人家心里有数,哪位不要糖,哪位不要醋,哪位不要辣都给你整明白的,手上动作丝毫不乱,从容如一代武林宗师。站在街边捧着5块钱的烤冷面就感觉手心里捧着全世界,这个嚼着口感有点像塑料的面片,搭配上洋葱、香菜、鸡蛋和肠,再刷上一层酸甜辣的酱汁。害,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