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选一个观点一个解读一个情节。
然后好像真的是ta在导演一样。
每个人都知道一个自己的事实。
奇妙的是,世界居然可以运行下去,合作还可以继续下去,沟通居然可以展开。
文字的力量,统一了我们的思想内容。金钱的力量,物质的力量我们不得不学会适应。我们不得不忘记自己,我们都挖空心思想要知道重要人物的思想习惯。
尊重
这个词就很奇妙,你怎么知道我定义的尊重就是你定义的尊重?然后你和我说你要尊重我,我是什么感觉?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尊重是什么,所以我毫无感觉。
但现实中,沟通又是可以进行的。
可见我们是很粗糙的。
精神内的细腻感觉是无法沟通测量或者改变对方的定义的。
我们是很粗糙的,我们的沟通是很粗糙的,每次说什么我理解你,我都在想人怎么可能在同一条河里经过?别提是不同的人了,那还有什么理解?
我们是很粗糙的,我们在扮演理解,对方假设对方可以理解自己,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被理解。
然后被感动,阿!我被理解了,倾诉衷肠了,好释放好开心。阿!我可以理解ta,我是了解ta的人,我们的关系很重要密切温馨。然后互相理解,不孤独。
除了表情我们解读,就像在抽象画面前一定要挤出什么意义表达风格这种东西一样,然后我们试着回复对方,但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对方真的在想什么。
多么像两个人在无声的真空里对话呀,我理解不了你,你理解不了我,我假装试着去理解你,你以为我理解了你。
毕竟我们都不是导演编剧,我们是各自的道具,道具的反应是上帝给的预设代码,我们看不到上帝,我们只能瞎猜,磨合。
达到满意的时候组成团队。但即使那时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真的理解或者被理解,我们只知道我们这样反应给对方,我们会得到我们预期的稳定的反应八九不离十。
其实我们就是在互相驯化对方。
理解不理解已经无意义了,可以配合做事情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理解,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粗糙很低。
但也是人可以触及的地方了。
我们发明一些词语:理解,默契……好像证明自己和他的关系是多么熟悉。然后觉得建立起了好的关系。
互信合作就建立在这种感觉上了,其实是磨合后的习惯,对方变得可以预料了。稳定了,安全感产生了,不想再换下一个了,机会成本产生了,我们于是说服自己,我已经爱上他了,不想换了。
这样解读是多么不浪漫呀,还是相信有爱比较快乐。
爱是伟大的创造,生活不能没有美,那是难以忍受的机械的无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