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流,机遇,判断力与我要如何去生活
今天看了长沙窑,深深意识到交流对于巨大改变的关键性作用。以及通过《异类》我知道了环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带给他优势积累——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他是被动者。这个过程,按我的理解,是环境和周围的重要的人给予了他大量的信息知识,训练了他 而他自己无意识地成为了环境的合谋者,然后顺势而生长。比如我优秀的成绩与学校,固然有不可否认的努力,但是也有很多优势机遇的不断累积(家庭,学校,出生在这样的城镇而的以关注,出生在小地方而有更多进入好平台的机遇),况且这努力还有环境影响的一部分成分在里头。
环境的机遇,带给他大量经验信息,同时这些东西转化为有强度的能力和知识的训练。这些让一个人在无形中与环境合谋,人与人在某方面的差距,就这样形成,而已经形成的能力和信息累积的差距,又会进一步影响人在某方面前进的长短,从而使差距拉得更大,而回望这一切,人们往往把差距归为天生的禀赋之别。实际并非如此。
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信息大爆炸,鱼龙混杂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盛行。虽然我自身并没有很强大的洞察判断力,但还是很感激大学的平台让我接触到的优质的信息资源,让我对信息稍微有一些分辨和筛选力,然而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远远不够——从这个时代的一些侧面便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已经让大量的优质信息变得易于获取(知乎,大学公开课,学习网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而知道得更多——优秀的人的学习方法,各种书单……等等。但我在想,优质信息的大量传输固然可以让受众接收到,但是真正的改变必须产生于行动,只是“知道”这些信息(无论内容多么优质),仿佛占有了某种财富,而实际上却不会给这个人的人生什么改变——就有些类似于懂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似乎我目前便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过去是在被动中与环境合谋,实现了自身能力和知识的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现在,面对大量占有的信息(尤其是一些经验教训),将其化为自身突破的机遇的方法,或许就是将它们转化为自身切实的判断与行动。同时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将自己了解到的他人做事学习的方式变为自己的行动。——说到这个,我想起自己初中时毫不犹豫地学习了他人学习的方法和做事方法,获得很大的长进,那时候没有奇怪的模仿别人会不会证明自己比别人弱的自尊(因为就是觉得自己弱,并且也并不觉得很难过)。
加油吧。
20190921更新

我现在畏惧的事情或许就是,执行自己的判断了吧。那么,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