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真会上瘾吗?
一
五年之前,准确的说是在37岁以前,我从未想过能一口气跑五公里甚至十公里,更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肛瘘手术后的第十二天就开始跑步。那时,我对跑步的回忆都是难受的,比如上学时每个学期都要做的1500米测试,往往跑到一半就会感觉力竭,两腿像是灌满了铅,每挪动一步都是挣扎。看到有些女生能凭借生理期的原因躲过一劫,心里总是羡慕不已。
第一次开始练习跑步是在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上。那时候自己刚和几个朋友一起开办了公司,由于业务都是早已做熟了的,对于公司的规模也好、收益也好,前景也好,都没做太多的规划。只想着能跳出朝九晚五的模式,比普通上班族过得更散淡些就行。事实上也是如此,公司的业务一度开展得很顺利,虽然获利不多,但完全能够满足之前的预期。更难得的是,几个合伙人那时还因为工作交接的缘故暂时无法离职,只有我一个人每天到公司坐班,打理一些琐碎的事务,无非也就是签个字、开个会,偶尔找下属谈谈话,时间充裕得可以直接用天作为计量单位。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萌发了何不去锻炼一下身体的念头。
在公司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卡,最开始并没有决定跑步,而是先报了私教课学游泳。说来惭愧,作为在长江边长大的人而言,长到三十多岁还是个旱鸭子。去长江里游泳自然是不敢的,游泳池却是每年夏天都会光顾,但始终没有学会。准确的说划水和打水大致都会,只是不会换气,憋着一口气能蹿出去十几米已算极限,所以深水区是从来没有进入过的。私教课上到第十节,我已经学会了蛙泳。开始还觉得挺新鲜,但游过几次之后就失去了兴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胆小。由于我总是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去健身房,那时候的泳池总是空无一人,救生员或是在休息室吃午饭或是在躺椅上打盹,见我来了知道我已经会游,也就草草打个招呼随后不再关注。毕竟我是刚刚学会游泳,很担心自己因为一时紧张而导致溺水却没人施救,但也不好意思将这个担心对救生员说,于是在孤零零的泳池游过几次之后,就考虑更换别的项目了。何不试下跑步呢?至少不会担心被淹死,这个念头忽然就蹦了出来。
将跑步机的速度调到介于快走和慢跑之间的位置,我在2014年7月的某个下午开始了从学校毕业之后的第一次跑步。说来也怪,上学时感觉是生理极限的一千五百米,居然很顺利的渡过了。跑到后来,我甚至还将速度调高了一些。最终我跑了三十分钟,距离竟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公里。
二
回想起来,开始跑步的那段时间确实什么也不懂。既不知道跑前要热身跑后要拉伸,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膝盖,更不知道要将心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只管穿上一双运动鞋,每到下午两点,就一个人去健身房最角落的一台跑步机上吭哧吭哧地跑上一个小时。好在那时还算年轻,每次跑完都能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这让我想起一个常年保持运动习惯的朋友曾经告诉我,慢跑不存在跑不动的情况,只会跑到你感觉极度无聊才自行终止。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但在持续跑了一个月之后,我忽然就认同了。于是我试着挑战十公里,居然也完成了。只是在跑完的第二天,却发现胸前有些刺痛,洗澡时才发现乳头已经磨破了,这时我才知道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跑完马拉松胸前流出两滩血的图是真实的。
如果持续那样跑下去,估计首先毁掉的是我的膝盖,随后心脏也会因为承受不了重负而发出哀鸣。因为我到了后来越跑越觉得不尽兴,经常将跑步机的速度调到峰值。有一次持续高速奔跑了一刻钟之后,跑步机居然宕机了。健身教练有时会过来对我进行指导,我也不予理会,认定他又是想让我买私教课;妻子也时常对我说,运动不能太剧烈,我却总是说,你那种不流汗的运动,强度根本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好在这样疯狂的跑步持续了四个月后,公司另外几个合伙人也纷纷办好了离职手续,大家都在公司上班,我不好一下午都泡在健身房里,于是逐渐减少了去的频率,从每天变成了隔天、再变为每周两次、每周一次……又过了两三个月,眼看就要过年,事情终于多了起来,我也无暇再去跑步了。
过完了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先的轨道,我又清闲了下来,但仍旧不好意思每天外出太久。坐在办公室里最少有半天的时光无事可做,于是我开始看书。由于学的是理科专业,上班后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发工作,所以之前几乎都是看专业书。现在不做开发了,也没了看专业书的需求,于是开始读小说。不知道是什么机缘,我当时读的第一本小说竟然是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读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将所有村上春树的作品几乎全都读了一遍。不仅如此,我还对村上春树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他的资料,我发现这位仅比我父亲小一个月的大叔居然是个狂热的跑步爱好者。他每天四点起床,写作五个小时,下午跑步一小时,晚上九点睡觉。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持续了将近40年,有人惊叹他的自律,也有人感叹他的生活该有多乏味,但这不正是我所期盼的生活吗?我在心中暗想。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这是我在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读到的一段话,立刻就产生了共鸣。直到此时我才发现,相比起喜欢跑步,或许我更喜欢的是独处。
三
重新开始跑步,已经到了2016年。那时每周三晚上18:30~20:30、每周六下午13:30~15:30,孩子都要上两个小时培优班。何不用这两段时间跑步呢?在枯坐了几次之后,这个念头就再次蹦了出来。
我没有选择在户外跑步,而是重新在培训点附近的健身中心办了卡。毕竟跑得满头大汗去接孩子,不仅会让老师和同学感到奇怪,以为我的工作是从事某种重体力劳动,而且天凉了之后,不及时换掉汗湿的衣服也容易感冒。
这一次我给自己置办了几件跑步的行头,包括一双亚瑟士跑鞋、一套速干运动衣裤、一对髌骨带和一块佳明的心率表。有了心率表,我才知道以前自己跑得有多危险。按照之前的速度测试了几次,发现心率始终处于180以上。那时我已经知道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实际年龄的计算公式,也知道有氧锻炼的心率应该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折算下来我应该将心率保持在109~145之间。我努力控制着速度,但无论我跑得有多慢,心率表也始终发出“心率过高”的警示。最后我不得不改为快走,心率才终于回落到正常区间里面。
起初的一两个月非常难熬,因为只能快走,运动一个小时也不怎么流汗,而且完全体会不到奔跑的乐趣。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困惑,但有经验的跑者都会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心率,然后再谈速度,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2周。无奈,我只得再次躲到最角落的跑步机上,像个上了岁数的老头一样继续走,唯一的区别只是好歹调高了一些坡度。我将遇到的问题说给妻子听,她就笑话我说,之前跟你说运动太剧烈了不好,你说达不到效果,现在又死盯着心率表,连跑两步都不敢了。我其实知道她会这样说,但即使性格再孤僻,也总有需要向人倾诉的时候,若非如此,村上先生也不会写出那么多作品来了。
走了大概快四个月之后,我又试着开始慢跑,发现心率已经可以控制在160以内,虽然依旧有点偏快,但实在受不了那种缓慢的节奏。身体有了腾跃的感觉,心情顿时畅快了许多。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保持着每周两次、每次4公里的跑步频率。知道我长期坚持锻炼的朋友和家人,都会夸我有毅力,我也一度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不错。可能也是心里有了这样的假定,在生活习惯上的要求就有了放松,比如在一天中的更多时间里,我总是放任自己久坐,心想反正一周会锻炼两次;吃喝也不再顾忌是否健康,烧烤、火锅都不再刻意节制,特别是饮酒,一度还养成了两三天就要小酌一次的习惯。
过了四十岁之后,我终于发现这样的运动强度和频率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而言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四
到了2018年春节,开车回老家的路上遭遇堵车,短短200公里却开了接近6个小时,到了晚上就感觉左边臀部的肌肉发僵,虽然不算很剧烈的疼痛,但一整晚都没有睡着。起床后去药店买了风湿止痛膏贴上,贴了一天疼痛依旧,好不容易又挨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照过CT之后,医生告诉我,腰椎间盘突出了。由于妻子没有开过高速,又临时买不到回程票,于是只能吃了止疼片提前两天赶在返程高峰前开车回来。到家之后每天去医院做针灸、微波、电疗,治疗结束就躺在硬板床上,这样持续了两周才逐渐恢复。
腰椎间盘一旦突出除非手术是无法复原的,所以即便完全不疼了,短时间内也不能做剧烈运动,我也因此中断了跑步。谁知过了不到两个月,某天正坐在办公室里,忽然感到一阵眩晕,整个房间都在快速旋转,闭上眼睛仍旧感到四周转得飞快。这种感觉大概持续了一分钟才结束,冷汗已经出了一身。不得已,再次去医院检查,发现颈椎竟有五个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出,血压也高至170/95,医生毫不犹豫给我开了住院通知单。
在医院住了一周,由于住的是针灸科,身边至少也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各位“病友”都以莫名其妙的眼光看我。经过全身检查,最后被确诊为高血脂症、颈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还有因此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和高血压。做了一周的治疗,包括类似之前腰椎间盘突出时做的理疗以及注射疏通血管的针剂之后,症状有了明显好转,出院时医生给开了降压药,并嘱咐说要长期服用。我问长期是指多久?他说如果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将血压控制在120/80以内,就需要一直服药。
出院之后,考虑到游泳对于颈椎的康复更有效,于是我将跑步改成了游蛙泳。好在四年前学会的蛙泳还未忘记,但速度就只能保持在愉悦身心的程度。在50米的泳池里游20个来回也没有感觉疲乏,时间却耗去了不少。一周两次的锻炼虽然在形式上得以延续,但品质却已经下降了很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体重一点也没有减轻,而且还有往历史最高点靠近的趋势。
五
时间到了2019年,临近五一节的时候,眩晕又发作了一次,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五一节放假那天在家休息,早上睡到快十点才起床,但依旧感觉脑袋里装满了浆糊,没有一丝饱睡后的清爽感。我对自己说,难道下半辈子就要这样浑浑噩噩的渡过了吗?
重新开始跑步是那天晚饭后做出的决定。连续跑一个月试试,我一边给自己订了目标一边果断换上跑鞋出了门。五月的天气真是太适合跑步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下雨,每天都能在有月光或者无月光的小区里慢跑。虽然头晕的状况还有,但相比之前已经减轻了很多,每次测量血压也都在110/75左右,于是我决定将每天跑步的习惯延续下去。不巧的是,在8月份又因为肛瘘做了个手术,当时除了对手术本身的担心,还有因为跑步不得不中止的担心,还向医生咨询过手术多久之后能恢复跑步。手术前重新做了身体检查,体重居然减轻了3.5公斤,血脂四项也都正常了。没想到四个月的时间竟然有这么大的改变,这更坚定了我康复之后要每天跑步的决心。
手术后的第十二天,我又重新开始了跑步。经过之前的训练,将速度控制在每公里8分钟,心率就能保持在每分钟145次以内,我相信再持续跑下去,速度还能再提升一些。为了保证每次的锻炼都能超过半小时,我将距离延长到了5公里。于是自那以后,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小区的邻居都能看到一个身着天蓝色速干短袖、黑色短裤、扎着髌骨带、戴着airpods的小个子做着奔跑的样子实际上却是缓缓地向前移动。
我跑步时从不听音乐,而是会听有声小说。我将能找到的村上春树的作品都听了一遍,包括《1Q84》、《奇鸟行状录》、《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还将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也重听了一遍。时过境迁,这些文字给予我的冲击虽然力道不减,但已经与之前变得不一样了。我努力分辨着区别在哪里,却始终不得要领。直到某一天因为晚饭后开始下雨,跑步不得不中断,我忽然像是捕捉到了什么,起因是与妻子的一段对话。
“现在是不是一天不跑就难受?”她问我。
“怎么会?”我说,“想到要去跑步就难受。”
“跑步不是会上瘾吗?”
“哪有什么跑步上瘾,只是活得上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