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四层次
阅读深度决定了阅读的收获,会不会读就看这篇。
做事常常有方法可言,常常是已经实践过的人提出的,无论成功或者失败,他们都会有一些经验。这本严肃谈论阅读的艺术的书,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作者将阅读划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些层级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如踩上了第一个阶梯才能迈上第二个台阶。

基础阅读通常是我们高中毕业就能达到的水平,能识字断句,也能组词造句,能读懂文章的大意,概括文章内容,也能写一些简单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检视阅读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步骤。我以前拿到书之后就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有时甚至连书名和章节标题也不看,读完了不解其意,就翻回文章开头从头看,与一篇死磕,花了很多时间。然而不是每一篇文章,我们都有时间去字字琢磨,大部分文章也不值得摸清每一个犄角旮旯。时间有限,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高效率比才是明智的选择。作者将检视阅读分为两种:略读和系统性速读,能够帮助在有限的时间内判断这本书我想不想读和值不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从以下几点可快速判断一本书是不是你想要的:
先看书名和序言,可能书名就包含了书的主题,快速将书归类。
看目录页,了解整体框架,通常可看到作者的分论点。
看书后索引,本书引用了哪些作者的文章,进一步判断书的类型和议题范围。
看出版者介绍,优秀的出版人能准确概括书的主要内容,击中读者的需求痛点,但有时可能只是为了增加销量而夸大其词,阅读时需谨慎判断。
看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篇目,查看是否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信手翻阅,随意跳读,如果随便看了几篇就觉得移不开眼了,那么说明它能引起你的兴趣,值得全篇通读。
系统性速读通常是分析阅读的的准备工作,进行完上述前四个步骤后,再整书快速翻阅。要注意阅读时一口气读完不要停,有不懂的部分读过也不要停下脚步研究,关注自己已经理解的部分,就像在杂乱的拼图块中先把自己能拼的部分先拼起来,由已知部分去推理未知部分总会比手无寸铁地埋头苦干强。
谈到速读,是不是速度越快越好?首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速读?有的人喜欢在田野间悠闲散步,有的人喜欢用力奔跑,喜好和心境不同,状态自然不同。阅读质量与速度没有必然关联,关键是注意自己吸收知识的效率比,能不能把阅读内容化为己用。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为生活而服务,为了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使生活更加幸福。不同种类的书适合不同的阅读速度,就像走在阳光下的沙滩和暴雨中泥泞小路的速度必然不同。其次,对于个体而言也有极大差异,没有必要和他人比较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此外,阅读书的数量并不代表知识领域宽阔,有可能只是不停重复已知部分而原地打转。人在比较中容易怀疑自我,降低对自己的评价。阅读其实是很私人的事情,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规矩或者指标,被动式的阅读总是有些痛苦。
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里去揣摩用意的一种方式,对象常只是一本书。分析的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小层次,架构性、诠释性和评论性,听上去就非常严肃。此部分将在下一篇逐步展开,此处先放下不表。
主题阅读,正如名字而言,我们关注的不是一本书的内容,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去搜集和分析信息。我更喜欢把它称为为论文写作而进行的阅读,当然此方法不仅适于论文写作,如果对某一主题特别有兴趣都可进行尝试,主题可以是一个作家,一个城市,也可是一件事物,一项运动,世间百态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去探索和研究呢。
主题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界定主题。主题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就像写作文时老师经常说,切口小,切入面深,议题大了容易内容空泛,最后什么事都没说清。其次就是选定书目,广撒网,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到书中与主题最密切相关的篇目。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发现主题下又有多个子主题,必须进行取舍。就如跑步这个主题,有短跑,马拉松跑,接力跑,跑步减肥,跑步姿势等等,每一个话题都有太多内容可以获取。如果你已经确认好了,那么我要说:“准备活动结束,开工!”
先浏览一下所有相关篇目的内容,建立起一套达成共识的语言,就是把作者的语言和观点进行提炼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找到他们的主旨。这个过程就像来自四面八方、各国各地的作家和你一起坐在一个会议桌前,他们用自己的方言轮流发言,你需要把他们的方言转化为普通话,既要清楚他们的意思,又要精准地记录下来。
等他们各自发表完意见之后,你需要整理一下所有人的意见,分清哪些问题被提及,哪些问题大家都没考虑到,在重叠的问题中,不同人有着怎样的意见,他们各自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作为主持人,你要挑选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
整理结束之后,你会对主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论文了。
在做主题阅读时要注意自身客观的立场,不要因为某一作者的言词比较激进就对他产生偏见,对他说的所有话就一律不采纳,多种观点的碰撞才能得出更加接近真理的答案。

本篇谈到阅读有四个层次,那么一本书是要读四遍吗?我觉得阅读的遍数与层次没有关联,基础阅读是贯穿始终的,字句都不理解就像看天书了,读再多遍数也没有,先把基础打牢,学学单词和语法吧。检视阅读是大部分书籍都很必要的,它是分析阅读的铺垫,也能帮助快速挑选出和主题相关的内容,而这一点常常是我忽视的。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建议,在对书有个整体认知后,再进行摘录和笔记的撰写。我们不可能对每一本书都进行细致分析,时间和精力终归是有限的,一本营养价值丰富的书才值得一丝一毫地去细细品读。如果感觉理解不到位,可以借助其他书辅助阅读,或者反复突破难点,“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其实更多时候我们做的是主题阅读,只关注对我们最重要的部分,指导实践才是真正把书内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