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越来越差,可能是家长犯了这些错误
现在很多家长有在抱怨,孩子跟自己不亲近,亲子关系差等。其实家长们有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这些问题发生的来源是什么呢?有没有真正的总结过原因是什么?这边给大家做了以下分析:
1、 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重要
如今的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2、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3、 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4、 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孩子的涉世未深,你跟他讲的所谓的大道理对于他们来说未必能理解跟接受。所以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5、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
昱塔汇文化教育建议:孩子厌学有一部分的责任在于家长,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个巨大的社会里,家庭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相互理解,而不是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