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尘土 | 后来我决定了永远不自杀。
有一次我们在群里讨论案名,说起百草枯的名字取得很好,精准,形象,简洁,杀伤力大,有一种“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王者之气,霸道得很,看完只想感叹一句:你好毒。
百草枯是一种强效的除草剂,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绿色组织部分,喷洒过百草枯的植物在第二天就干枯萎缩,像被大火灼烧过一般。
很多人用它来自杀。
而在我的家乡,通常用于自杀的农药叫做“敌敌畏”,也是听上去就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我记得它的味道极难闻,小时候每次听到有人喝农药自杀的闲谈,我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么难闻的东西,谁喝得下去?
小时候的记忆里,关于各种自杀的闲谈很大概率地出现在日常生活里,和婚丧嫁娶,二胎超生,偷鸡摸狗,通奸偷情混在一起,好像一个人结束自己的生命非常平常,和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庄稼收成,粮食蔬菜并无二致。
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去死吧。
很多年以后我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在我国,曾经乡村的自杀率高于城市三倍,而女性自杀率远远高于男性,这数字大概是20%左右。
“从15岁一直到35岁,农村女性的自杀占了农村女性死亡的20%以上,高峰的时候有35%的死亡都是自杀的。”也就是说每3个死去的女人中,就有1个是自杀的,所以你今天会听到一个女的跳河了,明天又听说一个女的喝农药了,今天这个是隔壁村的,明天那个是隔壁镇的。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丈夫出轨、被婆婆骂、和邻居吵架、生了女孩,听上去好像都不是什么完全过不去坎,对不对?听上去更像是敏感脆弱,一时冲动是吗?
可在此之前呢,她们可能经历了漫长而绝望的生活,那些小事,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中国年轻女性自杀报告》里说,女性面对其他社会问题,如工作,如灾难,都表现得比男性更坚韧。但是,她们在婚姻家庭中,却表现得非常脆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时这个数据遭到了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的反对,因为当时任何国家关于自杀率的数据都是男的是女的3倍。
鲁迅在《关于女人》一文中说:这社会,把女人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
这个数据刚好产生于1995年至1999年期间,正是我的童年到青少年时期,而就在那几年中,我的童年玩伴张燕永远地停留在了13岁。
在《张燕永远十三岁》里,我写她用上吊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也可能是我的记忆偏差,极有可能是喝农药。
跳水、上吊、喝农药是大部分农村女性选择自杀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偶像剧里那种偷偷攒一百片安眠药服下,穿着纯白睡衣躺在纯白床单上的方式并不适用于贫穷沉重的乡村,这里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些药片只是为了帮助人们睡眠而不是用于无法忍受的疼痛。
她们终其一生几乎都在忍受,忍受贫穷,忍受疾病,忍受暴力,忍受侮辱,忍受绝望的人生。
忍不下去了怎么办?
那就去死了吧。
而跳水、上吊、喝农药,差不多是她们能想到的,也能用到的所有的手段和资源了,后来我在网上听到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县城的人活不下去了想要自杀,从县医院楼上跳下来,没死成,因为医院只有三层楼高,而那是整个县城最高的建筑了,讲故事的人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
我很容易就理解了那个故事里那种悲哀,身陷绝境,没有出路的悲哀。
在我并不快乐的童年及青春期,自杀两个字好像一个危险的但是最后的出口,到了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就去死一死吧。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默默揣着这样的想法,一天天长大。
在16岁那年的暑假里,我再次想到了张燕,那时我我们中学毕业,每个人都开始向着成年独立的世界张望,内心有着隐隐约约不明确的希望,关于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生活的这种可能性正日渐清晰,我们看到了面目模糊但无限可能的未来,但张燕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要是她当时扛过去了就好了。”16岁那样的暑假,我抑制不住地一遍遍地这样想。
每当我想到这点的时候,我就彻底摒弃了所有关于自杀的念头,无论如何,这都不会是我的选择,我跟自己保证:“无论未来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不管世界上是否有人爱我,哪怕堕落到烂泥里,我也会爱自己。”
在16岁的那一年,我看到了出口的光亮:长大。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各种关于自杀的新闻仍旧和柴米油盐、八卦新闻、物价飞涨一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化进程使得乡村女性的自杀率直线下降,离婚,进城务工都是出口。而关于产后抑郁、抑郁症自杀、青少年在高考、与父母争吵、遭遇校园暴力等之后选择自杀的新闻依然层出不穷。
自杀是目前中国人口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也是15-34岁的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因抑郁症自杀占比最大。2015年,全中国抑郁症人口为5400万,占总人数的5.4%。
在客观冰冷的数据和文字背后,是另一群人的绝望境地,那一刻,他们觉得他们过不去了,于是只留下无数百孔千疮的遗憾人生。
当然,也有无数人想让他们看到光,自杀干扰热线,自愿者组织,网络自杀救援小组等等,有无数坚韧的人在企图拯救他人的人生,这是需要消耗巨大能量的工作。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感谢城市化进程拯救了无数乡村女性,也感谢无数麦田里的守望者,更希望无数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夫的每一个人,能多一点关注亲爱的人的内心世界,彼此守望。
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幸存者。
请珍惜这份幸运。
好好爱,好好活。
2003年9月10日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
口号为“自杀一个都太多”
本文数据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