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苏轼又被贬了,跟他弟弟一起。这会儿他们已经很老了,朋友不剩下几个,没人愿冒着风险来看他们。苏轼:啊,只有痔疮陪着我。 苏辙:……还有我呢哥。当然,其实不只有弟弟,还有一个书生,也垂垂老
那年苏轼又被贬了,跟他弟弟一起。
这会儿他们已经很老了,朋友不剩下几个,没人愿冒着风险来看他们。
苏轼:啊,只有痔疮陪着我。
苏辙:……还有我呢哥。
当然,其实不只有弟弟,还有一个书生,也垂垂老矣,却还传信过来,说你们俩小子苟住,老哥要徒步去看你们啦!
这封信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写信人的身份也很快被人察觉,乃是一山野书生。
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化人,就都笑起来,说苏轼的同乡,说大话连眼睛都不眨。
山野书生没搭理他们,随后也没再传出这书生的什么消息,大家也便忘了。
只有苏轼苏辙,还偶尔想起这个老哥。
在苏胖子还只会流口水吃东西的时候,书生就已经摇头晃脑读四书五经了。
苏轼常问他:读书好玩吗?
书生就一脸苦恼:烦死了,半点都不好玩。
随后书生又眼睛一亮:等会儿你跟我去后山吧,我们抓野猪吃!
苏轼:???
小小年纪的苏轼觉得野猪这种东西,不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搞定的,所以坚决摇头。
书生:好,既然你也同意,那就这么定了!
苏轼:???
后来苏轼还是跟着去了,毕竟十来岁的书生对付野猪未必能行,对付他还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真站在后山,野猪带起的腥风吹到脸上,书生也忍不住有点腿颤。
苏轼:完了完了,我觉得我要死了。
苏胖子当然没死,书生咽了口唾沫,大喝一声迎上去,竟然凭一身蛮力,生生擒下了野猪。
苏轼一脸懵逼。
这是个什么鬼书生。
那些年里,不正经的书生常带着苏轼苏辙玩,有时候书生看着他们俩,也会嘿嘿笑,说你们比我机灵,以后肯定名垂千古。
苏轼跟苏辙就拍着胸口,说你放心吧,我们名垂千古的时候不会忘了你的。
书生哈哈大笑。
几年后,不正经的书生进京赶考,彷徨于十字路口,焦虑在书山经海。
耳畔突然传来一声炸响,那是武举在进行。
书生陡然明白过来,自己喜欢的从不是读书撰文,而是刀剑豪侠。
书生留书一封,说爹娘对不起,这样的我是没办法中进士的,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成为顶天立地的自己,希望能换条路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遂弃文从武,要离开家乡去闯荡江湖。
苏轼和苏辙眼里放着光,只觉得这个哥哥帅到炸。
书生喝着酒,说两个小家伙,你们好好读书吧,西北多英雄,我要去战黄沙了,你们以后若有空,来西北寻我吧!
这一走,就走出了一辈子。
那些年里,书生在西北认识了一位名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只是哪有不败的将军呢,而大宋的优良传统,就是不喜欢战败的将军。
将军被治罪,牵连书生,当然书生这种身份最多被关几年,比起要死的将军好太多。
但书生没要这种结局。
那天将军欲言又止,书生洗耳恭听,最终将军把全部身家托付给书生,求书生潜逃出营,把他的钱财送去给孤儿寡母。
书生毫不迟疑,一口应下。
遂破营而出,匿名换姓,步行在漫漫黄沙之中,数月后,将银子送到了将军家里。
驻足喝了一杯水酒,书生大笑三声,说不必相送。
那年,将军被斩,书生避难,逃窜江淮之间,成了山野江湖客。
很久以后,朝廷大赦天下,书生才在刀头舔血的江湖生涯里走出来,回到眉山老家。
还好,赶得上给父母养老送终。
想起这些事来,苏辙总是会唏嘘,他跟苏轼说,不知这位哥哥现在是什么模样。
苏轼:看他的信,不像消沉的人。
苏辙:但他终归老了,浪迹江湖许多年,怕是还有不少伤。
苏轼:……他不会,真的要来吧?
这年,书生七十二岁,自眉山徒步抵达了循州。
苏辙瞠目结舌,说老哥,你真来啦!
书生白发苍苍,哈哈大笑,说我徒步万里,能见到你们俩小子,死无恨矣!
苏辙一惊,说你还要去看我哥?
书生:去啊,说了去怎能不去,浮生跨海,岂不快哉?
苏辙劝了半晌,劝不动,看着这书生挥袖离去,背影如老树,轻咳如枝丫低摇。
路上还是出了意外,有小贼偷了书生的包裹,书生发现的时候已近破晓,他大骂一声,追着小贼留下的踪迹,一路疾驰。
风霜累进了他的胸肺里,他咳得越来越重,终于在新会追上了小贼。
或许小贼还有几个同伙,看着老大爷咳来咳去,嬉笑着要上去推开。
老书生一声断喝,吐气开声,目光陡然亮起来,拼杀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场。
擒贼,报官,拿回了包裹。
只是这些做完,带着伤病的老书生也已没了气力。
他缓缓倒在夕阳里,对慌忙搀扶的衙役笑了笑,说要是我年轻的时候,这几个小毛贼,嘿……
顿了顿,他又长叹口气,说未能渡海见苏东坡,平生一憾也。
未几,病终。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书生名叫巢谷,苏辙为其作《巢谷传》,并录于《宋史·卓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