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6 #长安十二时辰与亲爱的,热爱的
完全不一样的题材和阵容,一部古装剧一部现代剧。本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两个艺术作品被摆在一起,聊这一期的时候已经九月了,需要对着天空大声呼喊,学校开学啦。记忆中的夏天,是蝉鸣,是沙滩,是吃不完的西瓜,是看不完的暑期档电视剧,无论为何,都是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易烊千玺,亲爱的,热爱的现男友以及一众K&K战队的年轻人,是不是七月男友重要么?弹幕告诉我,你最喜欢谁?好啦,这个也不重要。各花入各眼,何必问来人,喜欢只是觉得此时应景,甚合心意,不必为谁喜欢,何苦勉强喜欢。好啦。不再咬文嚼字,回归正题。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盛唐时期天宝三年上元节时发生在长安城内的一次刺客行动。2019-6-27首播,目前豆瓣电视剧观影累计评分为8.4。
《亲爱的,热爱的》改编自墨宝非宝的小说《蜜汁炖鱿鱼》,讲述了软萌学霸倒追热血男神的故事。2019-7-9首播,目前豆瓣电视剧观影累计评分为6.6。
先从故事本身说起吧。这两个剧虽然相差甚大,但都是基于小说改编。关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好处,比如说自带粉丝流量,故事比较完整,因为演员费用较高,使用小说改编也比较经济实惠。
另外就目前国内编剧的生存空间来看,编剧属于干得多,拿得少,吃力不讨好的。谁有钱谁话语权大,谁名气大谁话语权大,投资方>明星>导演>不知道是谁但基本一定会有这么个人的人>编剧,编剧变成了技术活,所以也就不难看到很多人去凑字数,注水去赚热钱了。总的来说国内编剧这一职业非常不成熟,甚至连统一通行的剧本格式都没有。相比较而言,美国好莱坞是非常成熟的,剧本开发已经形成产业化。“据统计,好莱坞每年花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9亿多美元。为了分摊成本,大制片厂往往将剧本开发作为公司每年的固定开支项目,并将其费用作为线上费用分摊到每一部制作出的影片中,大约占到这些影片预算的8%—10%,由进入制作阶段的影片为那些停留在开发阶段的影片买单。
在过去十年间,好莱坞的剧本开发表现出了日益明显的跨界趋势,从别的版权内容(如小说、游戏、漫画)等来源改编剧本的项目越来越多。小说是最受青睐的剧本改编来源,如英国编剧彼得·布鲁瑞(Peter·Bloore)所指出的,相对别的来源,小说是最接近于剧本的作品,能预先提供清晰的总体故事结构和调性,让制片人和投资者对最终的成片有一个更明确的想象,促使他们进行投资。而且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小说会比剧本更加详尽深入,令演员们对他们角色的性格和动机有更深的了解,促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到项目中去。”(来源丨凡影周刊2017-09-01)
这里对想了解好莱坞剧本写作的朋友们推荐两个网站:
1. Go Into The Story: “Best of the Best” Script writing Website Named to the 20th Annual Writer’s Digest 101 Best Websites for Writers list.
2. http://www.dailyscript.com,有电影剧本也有美剧剧本(一般都是先导篇pilot的剧本),按A到Z片名字母排序,html格式。
在看过《亲爱的,热爱的》拍摄花絮之后,可以明显的得到一个讯息,演员杨紫和李现都是先看过小说,被小说情节所打动去接了剧本。而且在拍摄过程中,两个人都有设计与人物相符合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不是剧本上写的,而是演员在看完小说之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再加工的。这部看上去傻白甜的作品能打动这么多现女友,小说改编加上演员理解和演技到位功不可没。而且参照演员李现之前拍的电视电影,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河神》,《南方有乔木》等,韩商言这个角色完全是不一样的。
而小说改编电视剧的《长安十二时辰》带给人的震撼,我想说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小说场景的复原让大家觉得诚意满满。文字容易打动人,因为想象力可以无穷大,但拍摄出来却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配合。比如开头的第一个长镜头,唐韵美女弹着琴,唱着时下最流行的《清平乐》,侍女眺望窗外,发现男人们暂停了工作,都沉溺于楼上的美妙风景。“御前闲舞衣裳,谁道腰肢窈窕”,一男子竟听得痴醉,一时疏忽致使灯笼着了火。还好,火被扑灭了。那灯笼就在眼前,仿佛如壮丽的大唐景象,繁华一现。

但也是如此这般宏大的场景,再转到长安城沙盘演练,就有人觉得是有意识的展示,反而有点做作。开头看不懂的喧嚣再加上演员的表演还是有点令人出戏,就磨了一些观众的耐性。当然这样的故事需要一点适应力,突然回到唐朝,感觉一切都是新鲜却陌生的,尤其是没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做铺垫,剧集看着就很累。
虽然故事内容只有二十四小时,但格局宏大,充分展现了各方势力。狼卫、靖安司、熊火帮、地下长安城、神秘的龙波团体等等。当然盛唐的风物人情,摄影的光线用色,剧情的颠荡起伏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封建社会体制底下人的病态,一些人无可奈何的选择,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主角们在面临选择时的纠结,在纠结中的成长。
我们继续聊一下演员演技这件事情。偶像剧需要演技么?对于一个剧的卡司,我是非常挑剔的。我不单单可以看国产电视剧电影,我还可以看美英日韩,实在没有什么吸引我的,我会看网课纪录片等。大众传播的对象是受众,受众的时间是宝贵的。尤其是网络时代。不能吸引眼球,那就什么都没有。没耐心的不是观众,而是创作者。
演技,演员的诠释,给观众的代入感。看《向往的生活》里,安静的张子枫有一次谈到创作谈到信念感很重要,但是信念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越来越难。一个2001年出生的小演员却像老戏骨一样陷入深深的思考。
大家都说《亲爱的,热爱的》将中国女性观众的审美拉回正常水平。演员李现,而不是明星李现出道已经八年,日常生活就是看书看电影健身。这个夏天的韩商言一出现,直接绿掉了数不清的“花样美男”。我们才发现,这个演员看上去不太聪明的“亚子”却是一个最聪明的孩子。因为他是演员李现。人还是同样一个人,请留下的是角色,而不是油腻的“扮演”。
杨紫也是一样,哭要眼眶先红,眼泪应声而落。没有瞪眼嘶吼狰狞,只是正常人的情绪。不是简单和难的问题,而是信念感。对于观众就是代入感。很多人喜欢美剧也是因为一个剧十年主创都不会换,演员就是角色本身。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才对。无论何时,认真努力的人都让人尊敬,所以偶像剧当然也需要演技。

越长大越孤单不仅仅是句歌词,就观影体验来看也是,虽然现在有弹幕让大家乐呵乐呵,但面对的都是网友,而非亲朋好友。那些年大家拿着小板凳一起追剧的时代没有了。所以这个夏天,当韩商言出现,所有的人靠着预告片续命,也许人们追的不是偶像,是一种全民狂欢的情怀。
对于这个世代,无论什么层次的影视剧,都有对应的受众群体。网络取悦了目标群体。爱看历史剧的可以继续,爱轻松愉悦的自然也可以“傻白甜”。多元社会里 “精致细腻也好,粗狂豪放也好,都是审美的选择”并没有对错,追求不同是应该被尊重的。但是,浪费流量,只懂营销,就是对所有人的不尊重。有些动心是漂洋过海来看你。吐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