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底捞的老板张勇,成了新加坡的首富?
味道好吃吗?服务到位吗?环境卫生吗?价格合适吗?
作为消费者去吃饭,主要看这四点,能意识到自己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就可以了,别人管不着你的钱怎么花。
国人总体上是功利的,实用主义,那些叫嚣着民族品牌的企业,消费者未必买单。一旦消费者发现你的产品或服务不给力,分分钟就会教你怎么做人:不要忘了过去那些追捧民族企业联想的人,是怎么抛弃联想的。
但,话说到这里,不好意思,需要转折了:大家也不必嘲讽那些说自此不吃海底捞的人,老百姓的感情又是朴素的。记得当时马云被质疑入籍香港吗?
2014年9月18日消息,阿里巴巴上市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即,昨天有一则消息称阿里创始人马云移民香港的消息。消息一出引起轰动,无疑让人会联想到成为首富就离开故土,这也是一些富豪曾经这么做过,所以这则消息引起网友的格外关注。
所以新加波首富这个梗被挂出来全民议论,不要觉得网友吃饱饭没事干,马云也同样遇到过。大家对待各种名人的国籍问题神经敏感,因为最基本的道理,全世界的竞争正在加剧,而竞争是以国家的形式展开的。这涉及最基本的信任和感情,尤其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企业老板们。
那马云是怎么回复的呢?
他在声明中指﹕“我热爱杭州,喜欢香港。”“我喜欢那里(香港)的朋友,那里的气候,那里的食物,更喜欢她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本人没有移民的打算,因为我家在杭州,做“杭州佬”挺好的。
马云的回应,让大家happy的没有任何心里阴影的去剁手了。
而反观李嘉诚那个刊报回复的长篇大论,简直就是做实了“商人无祖国”的谚语。
商人有没有祖国?老板移民我就不吃这种说法,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独有的执念呢?
韩国人创造了一个叫“身土不二”的成语
“身土不二”虽是标准的汉字,但不是汉语成语,它是韩语借用的汉字,发的是韩文语音,直译成汉语为 “韩国土地上生长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意思是韩国人应当吃韩国的农畜产品。
它带有明显的市场保护色彩。它在告诫人们,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提高国之本。经过各种媒体几十年持之以恒的灌输,它在国民思想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近年来流传日盛,现已发展成为强烈的国货意识。
这种毫无原则的花亲钱支持国货的观念,还要满大街悬挂“身土不二”的韩国人,比国人对待类似华为的态度,不知道要夸张多少倍。
但是如果支持的企业与消费者良性互动,拿出有诚意的产品就有有好的结果,韩国人捧出了三星现代LG这些大企业,这些大企业进一步提升推动了韩国的产业。其实日本也有类似的经历。
可见,全世界重视这种朴素感情的文化,并非中国独有。
有些人,把老板变成外国人和企业是离岸注册这个东西混淆,我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在于你作为一个这么大企业大老板,从中国起步,在这里壮大,最后你成了一个新加坡人。而反过来,即便你的企业注册在火星,但是你老板只要没移民,它仍然是一个中国老板的企业。
当然了,我是反对天天叫嚣民族企业,民族品牌的了,人家海底捞也从来没有这么说过。
而且,身土不二可能会窄化企业的竞争平台,形成舒适区的温室效应,甚至让企业过度讨好国内民众形成“加拉帕戈斯”效应,限制企业的前途。
只是,消费者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理性的。
他们说出“以后不吃海底捞”这种气话,有的原因出于主动,有的则迫于舆论环境的被动,现在中国被围堵被打压,这边加关税,那边扣押你的高管,甚至最近在香港看到我们的国旗被践踏……
他们内心渴望团结,当有一天他们感觉自己渴望团结的想法遭到了背叛,其反作用力也是很大的。海底捞至今不做任何回应,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可以过阵子就没人想起来了。
但老板成了新加坡首富,这说法会在消费者的心理扎根刺,当他们坐在海底捞涮锅时,筷子夹起的鱼丸和鸭血,带着新加坡首富的味道,可能会比以往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变化。
真不用那些自诩很聪明理性的人去教普通老百姓怎么做人,因为这些简单的朴素的心底暗藏着“身土不二”的所谓“泥腿子”,真的可能比那些意见领袖更像是这个国家的脊梁和内核,他们可以吃出一个新加坡富豪,也可能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你。
李嘉诚在前,谁会在后?
会是张老板吗?不知道!
木匠小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挑选实木家具,除了看材质还要关心什么? (4人喜欢)
- 为什么花很多钱买了爆款家具单品,却依然装不好自己的家? (10人喜欢)
- 坐标三线小城,河南周口200㎡大平层,美得豪不费力! (1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