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 Zeiss Jena DDR Pancolar 50 f/1.8的前世今生
入了XT-3,没有中富士的毒,反倒因为一颗老镜头惊叹不已。今日手术不多,看罢了单调乏味无趣庞杂无头绪而又无穷无尽的本职医学内容,也来上网盘一盘我这颗老镜头的传奇家世。
镜头是Carl Zeiss Jena DDR Pancolar 50mm auto Pancolar 50 f/1.8 MC,编号9191。750大洋购于闲鱼。传说中的东蔡三剑客之一。
从Carl Zeiss Jena DDR说起。
Carl Zeiss不必多说。Jena 乃德国小城,光学重镇,卡尔蔡司和肖特玻璃均曾在此设厂。DDR,全称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颗镜头起码也有30年历史。Carl Zeiss Jena DDR,卡尔蔡司耶拿(东德)公司,或者叫做卡尔蔡司·耶拿人民企业(VEB Carl Zeiss Jena) 是纷杂的蔡司历史中一段不能忽略的时期。
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中美苏约定了分割德国的方案,耶拿位于东德,本应苏军占领。战争结束前,同样相中耶拿光学实力的美国,出兵进入耶拿和德累斯顿(蔡司工厂所在地)。将大量蔡司技术人员、大量图纸及部分设备转移至西德。在西德成立卡尔·蔡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即为目前我们所熟知的蓝色标签Carl Zeiss AG。 未被美军带至西德的蔡司资产及技术人员,则被苏军带回苏联,以发展苏联光学工业。剩余未被美苏瓜分的技术人员重新在东德耶拿恢复了蔡司工厂,称为卡尔蔡司·耶拿人民企业(VEB Carl Zeiss Jena),以和西德的Carl Zeiss AG区别。1953年Carl Zeiss Jena失去了出口权,两德蔡司彻底分裂。两家蔡司也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商标纠纷。在产品上,Carl Zeiss AG产能较小,在拥有技术人才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颇多创新。Carl Zeiss Jena则更多的延续了战前蔡司光学工业,但Carl Zeiss Jena不可避免地被苏联所影响。也造成了以后时代对Carl Zeiss Jena一些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偏见的产生。1989年两德合并,Carl Zeiss Jena陷入困境。1991年,Carl Zeiss Jena旗下部分企业合并入Carl Zeiss AG。原来Carl Zeiss Jena技术大多被继承和保留,品牌则被废弃或出售。令人嗟叹不已。


回到Pancolar 50 f/1.8。
Pancolar 是镜头结构名称。与蔡司经典的Planar结构相近。但远不如Planar流传久远,我只查到了5个带有Pancolar命名的镜头系列,分别是:Pancolar 50 f/2(Pancolar 50 f/1.8的前代产品)、Pancolar 50 f/1.8、Pancolar 55 f/1.4、Pancolar 75 f/1.4和最有名的Pancolar 80 f/1.8。
Pancolar 50 f/1.8的的产品线从20世纪50年代末延续至90年代初期,时间跨度极大。根据外观的差别,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版本,分别是早期的“斑马版”、中期的红MC黑铁版、后期的白MC黑铁版。根据具体的镜头标识和镜头结构,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版本。
斑马版:即蔡司斑马时代的镜头,以镜身黑色,对焦环黑白相间著称。斑马时代已出现光圈顶针,但没有A/M开关。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见到斑马外观的Pancolar 50 f/1.8,大致可以估计是70年代以前的产品。这个阶段的 Pancolar 50 f/1.8属于6片4组结构,没有镀膜。另外1964~1967年间出品的Pancolar 50 f/1.8,镜片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钍,因而镜片也出现黄色的色泽,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镀膜。这种色泽的出现也使得使用该镜头时,容易错误地选择白平衡条件。因为放射性元素的存在,这一版的镜头最终被勒令停止销售。

红MC黑铁版:此时蔡司镜头镜身通体黑色,有A/M开关。红色MC(Multi-Coated,多层镀膜)为早期镀膜版本,镀膜技术也奠定了东蔡华丽色彩的经典地位。该版本以镜头前段红色的MC字样为辨识点。该版本多为70年代到80年代产物。

70年代初期以前,Carl Zeiss Jena和Carl Zeiss AG还在为Carl Zeiss的标志归属权争得不可开交。同时Carl Zeiss Jena的出口大权由东德官方掌握,所以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50 f/1.8的出口版本,名字改为aus JENA Pancolar 50 f/1.8 MC。与斑马版不同,1970年至1990年间出品的黑铁版,为6片5组结构。

白MC黑铁版:Pancolar 50 f/1.8的成熟版本,也是我手头上的这个版本。外观与红MC黑铁版的最大区别自然就是白色的MC字样。这个外观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版。白MC和红MC黑铁版都还存在electric版和non-electric版本。


白MC黑铁版的Pancolar 50 f/1.8长45mm,滤镜尺寸49mm,重量223g,最近对焦距离35cm,最大光圈f/1.8,最小光圈f/22。即便加上转接环,也比健身器材专家适马和当代塑料之父尼佳更具颜值和实用。
另外,最常见的Pancolar 50 f/1.8还是M42卡口,但是也存在EXA卡口(艾克山)镜头。1978年后, Pancolar 50 f/1.8也推出了Prakticar B卡口(PB口)镜头,于此同时,这一卡口的Pancolar 50 f/1.8也改名为 Carl Zeiss Jena Prakticar 1.8/50。
谜一般的镜头编号。
起初,我以为我手头的9191是第9191支 Pancolar 50 f/1.8。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斑马版的编号都比我这个多好几位。
关于镜头编号与年代的关系,我只查到这样一个资料,但是下载需要四十多刀的巨额费用让我决定继续生活在第9191支Pancolar 50 f/1.8的幻想中。

画质。
不做对比,因为必然引战无数。对于这支镜头,不得不提的几个特点再此罗列如下。
1.最近对焦距离35cm,使用转接环后可能会改变这一数值(我自己转接后明显小于35cm,原因未知)。但是兼具一定的微距能力是妥妥的了。尼克尔的50 f/1.8g和50 f/1.8d的最近对焦距离是45cm。
2.f/1.8可用,虽成像质量一般,但是真可用。将光圈缩小到f/4以下,成像效果会得到令人惊讶的提升。
3.锐度感人,焦外漂亮。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几乎所有的测评都提到这样一条结论。
4.德味,毕竟,这是一只蔡司镜头啊。
5.bang for the buck.毕竟,我只花了750块就得到了一只蔡司。
好了,贴张自己拍的图草草结尾。
想看对比?以后再说吧。

部分资料来源:
https://www.antonioccp.cloud/wp/
https://www.vintagelensesforvid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