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成都“漂”了吗?

夜晚,被夏季难熬的闷热热醒,才发现累倒后忘记开空调。听着楼下的人有说有笑,再看看手机凌晨三点五十二分。
成都的生活总是二十四小时都在线,以至于不知道楼下的他们正吃的是凌晨的烧烤还是清晨的小米粥。

村上春树在小说《眠》写道,“失眠的主妇每天夜里偷偷看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吃巧克力球,喝白兰地,夜晚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节日。”
因为白天总是在激流勇进,夜晚来临意味着可以暂停。听说只有凌晨四点钟属于自己,三点前还在为了工作而加班,五点开始就要为了工作而上班。
早上面对拥挤的地铁,可脑海里却是未做完的case、是面面俱到的人际关系,是父母的医疗账单,还有家里所剩无几的猫粮。每天陪你承担这些的不是来来往往的人群,而是孤独。
“某漂”一族好像除了“勇敢”一词外再无别的赞美标签。作为其中一员,我能体会到那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家乡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无奈。
回想当初只身一人来到成都,看着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图,保护着自己全部的家当,小心谨慎地到达春熙路,入驻一家太空舱旅馆,空间很小,但很便宜。 之后的每天像是一只无头苍蝇看着招聘软件上的面试邀请奔波在成都的东南西北。
记得被HR问最多的一句话“未来打算在成都定居吗?” 有一个家是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的梦想,再想想房价的现状,也只能苦笑着说出“嗯,我想留下来”。

时间转瞬如白驹过隙,梦想还在那里不离不弃,而自己还是是曾经的自己吗?以前恨不得每天都换一身衣服,现在觉得没脏就继续穿吧;以前网上冲浪一浪更比一浪浪,现在觉得手机震一下都会心慌;以前屁大点的事都会晒朋友圈,现在编辑很多有删除想想还是算了;以前临近周末就开始约饭局酒局,现在会把标价39.8的肉放下换成36.8的;以前的态度更多是“不/不行/不愿意”,现在常会说“嗯/好/都可以”......

在无数压力的充斥下,命运的安排常常会与自己的计划南辕北辙,白天吃着公司画的大饼,夜晚咀嚼着自己的梦想。家里的温室和远方的盐碱地到底哪个才是自己该追寻的方向?
时常想念一进家门就热好的饭菜,打开门却是快递小哥的微笑;时常想念曾经的好友一起胡吃海喝说就这样到天荒地老,却早早地感受到同事约好好友下班吃饭的激动心情;时常想念家里像百宝库一样的冰箱,却在饿醒的凌晨看着出租屋里仅剩的几个小鸡蛋;在自己那一亩三分田的小天地里,生活现状映衬出自己的梦想是多么遥不可及。

现实或许是残酷的,但人却不是冷酷的。四川人的亲切会消除自己很多的疲劳,就像我当初只为那一锅滚烫的红油。后来才发现,小小的火锅就像大大的成都。
接过市场嬢嬢帮忙削得干干净净的土豆,还会送一小撮小米辣,还会笑着对我说,“天气热,要多吃辣”。往后的饭里虽然只是多了一味辣,却拥有了更高的温度;
一次加班结束后,街上来来往往的车已经少了许多,路边等候着的是一群骑“火三轮”的大叔们,虽然已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却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当吱吱作响的小车开始起步,我便和大叔摆起来,伴随着老旧的马达声,说话都要高几个音调。虽然迎面而来的热浪着实难耐,但是相比于滴滴里只有导航软件的冰冷声音,我却得到了短暂的陪伴;

搬家时最后去了小区门口常去的一家饺子馆,给老板说我要搬家了,老板说:“咋子哦,换工作了嗖,搬到哪儿去咯?”熟悉的龙门阵之后,老板给了我他的手机号,用十分标准的川普对我说:“娃儿,想吃饺子就给我说,自己来拿还是我给你送过去都行,别委屈自己。”等到了新家我躺在刚收拾好的床上,回想起那顿饺子,嘴里却只剩下眼泪的味道;
陌生的城市总会有许多陌生的感动,因为要在没有家的地方要寻找家的感觉。成都不仅偷走了我的胃,也偷走了我的心。

如今,我已经开始感谢曾经那个勇敢迈出第一步的我,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虽然放弃了从小生活的水土,来到异乡却可以新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
都说真正该拼搏就要去北上广深而不是给你留下“安逸”印象的成都,但是成都能给你的更多是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
她会给予你一份吃不完的美食,一座24小时乐呵呵的城市,未来你可能会有一个家,还会操着一口不那么标准的川普,一切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吃再多的苦也会有盼头。

正如成都的“蓉漂”计划所说,“北方有家乡,南方有梦想”。而我想对三十多万的“蓉漂”同志说,要常常惦记家里的老娘,也别忘在成都找个丈母娘。
而在你的梦想实现之前,“留下来”这三个字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