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法国
法国印象主义贯穿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他认为电影应该是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即“第七艺术”。我们应该从美学的高度,来认识电影,并且他认为电影是概括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动态的造型艺术”。 类型一——印象主义心理叙事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德吕克受到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的影响,激发了他振奋法国电影的热情,他呼吁“法国电影必须是真正的电影,法国的电影必须是法国的电影”。德吕克从“电影美学”和“电影创作”两个方面对电影的美学进行探索。 他强调“上镜头性”,即适用于电影的特性所创造出的来的人或者物的“诗意状态”。好的作品应该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他希望电影制作者在作品的题材和技巧上下功夫,寻找真正符合电影题材的表现手段。 印象派心里叙事的代表人物: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的夫人》,莱皮埃的《黄金国》等 总体特点:以简单的故事框架为依托,以视觉结构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即“表现出作品诗意的状态” 印象派心理叙事的特征 1.开发题材,拓展心理叙事。从题材入手,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题材,揭示人物的意识状态。其次,表现个人或少数人的情感纠葛。 2、追求自然物象和人物心理、精神的对应。印象主义电影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强调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带给人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德吕克强调电影作品中自然环境的衬托,提倡景深镜头的使用。以多含义的视象形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氛围和潜在的思想活动。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 新的摄影技巧:主观摄影、移动摄影、特级摄影、叠印、高速摄影、低速摄影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和“节奏性剪辑”的重要性 类型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1、纯电影(抽象主义电影) 纯电影是对纯形式的电影美学的探索,主要受到抽象主义艺术家康定斯基的影响,否认作品认识社会和表现社会的功能,主张为形式而形式,为艺术而艺术。 代表人物 莱谢尔,他以电影的手段进行在绘画方面的研究,强调用“纯构图形状匹配”和“节奏性剪辑的对位处理”,表现物体造型美。代表作品《机器的舞蹈》 希美特,他认为电影可以创造出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使得电影自身获得一种新的力量,来摆脱叙事逻辑和物理现实,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和难以想象的视觉幻想。代表作《纯电影的五分钟》 杜拉克,他认为节奏是一个物质因素和一种感情因素组成的运动和发展。擅长用视觉节奏画面和音乐作品之间形成相互对应,创造出“投射在银幕上的视觉交响乐”。代表作品《阿拉伯花市》、《957号唱片》 2、达达主义无理性电影 达达主义:以“破坏就是创造”作为自己美学的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代表作品:克莱尔《幕间休息》,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用反理性的艺术主张,达达主义绘画的换位法,在现实素材中逐渐失去现实性成为超现实。杜桑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是最具代表性,将超现实与反艺术结合的艺术作品。 达达主义电影中超现实的美学追求,最终导致超现实主义的诞生。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制作者们,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在达达主义电影“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潜意识等搬上银幕,创造出一种存在在艺术家心里,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