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博士》中照见的你我

最近一直在关注“维度”的话题,《奇异博士》就应召出现。影院看了两场,赞叹于导演的华丽脑洞,沉浸其中去感受,仿佛也瞥见一二。

知名的外科医生,卓越的医术,因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从名利的宝座跌到粉碎。
生命无常,人们无法留住过去,也无法操纵未来,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当倾尽生命想要维持的平衡被命运儿戏般的掀翻,焦虑和恐惧也接踵而来。
有些人选择抗拒现状,拼了命的想恢复至从前;有些人在风浪中静默观省,开始感悟生命,什么是短暂,什么又是永恒……


古一大师说:“医生,你以为你知道世界的运作方式,可是我告诉你,你所知道的‘现实’,不过是冰山一角。”
“世界对你而言是管中窥豹,你毕生都在试图突破你的自己的局限,你希望你看到更多理解更多,而现在,当知道自己的局限可以超科学想象地突破时,你却拒绝这种可能性。”
“知道”很容易变成“所知障”,“傲慢”、“无明”和“执著”,让我们远离本心。
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叔本华
每个人一生都在试图去了解生命的实相,学太多的知识让自己在生命前看起来不是那么愚钝,心生傲慢而为所“知”的冰山一角沾沾自喜。当放下“我”的执念,我是内向的、我是某一类性格、我是leader、我喜欢的、我讨厌的,当没有我执的限制,对所有人、事、物都能接纳承载时,我们的世界将是无极限的。放下傲慢,放下喜好和憎恶,放下“自我定义”和期许,放下那个膨胀的自我,让自性主导意识,连接宇宙的能量,以一颗空空的心去感悟和体证。


博士被不可思议的宇宙实相惊呆的时刻,他问古一大师:“如何从一个菜鸟(人的受限时空、科学的头脑)到大师(无限时空、心灵)?”
古一大师反问:“你是如何成为一个医生的?”
他回答说:“无数次的练习和实践。”
愿,博士的愿很诚,他要让自己的双手恢复如初,为此历尽艰辛到走投无路,他的坚定的念力感召了尼泊尔的奇迹旅程。这也印证了佛法中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信,博士用他自己习惯的科学思维,质疑脉轮、能量、信仰等古老的智慧,因为不信和无明,再高的智慧也无法帮到他,即是佛法讲的“无缘不可度”。
当古一大师直接运用自己的法力,将他的“星灵体”震出肉体,让他进入不可思议的灵魂次元后,他相信古一大师可以帮助他实现他的愿,真的相信后,从前的束缚瞬间瓦解,命运从此转变。
行,大道无捷径,需要于生活中处处在在的践行。修行不是隐居山林,也不是藏于庙宇,心没有处在清净的状态,在哪里也是徒然。当下的人、事、物时时刻刻都在检验着我们,是否如法修行。


最后的彩蛋中,莫度大师的“黑化”也是必然,整片莫度的台词都是“自然法则不可违背”,当陷入某一个执念无法打破时,再高修行的人,也会陷入到某一个维度里,无法出离。
回归自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感应,很多神奇的事情发生,若执迷其中,这便是假相,是魔,会再次让自己陷入一个维度中无法自拔。

博士用极短的时间看完了借来的厚厚古书,当时有个镜头,他在熟睡,而他的灵体脱离开身体在读书。
我相信这是人本有的功能,只是我们把它丢失掉了。一位学霸老师曾经分享,她一路轻松考到博士,因为一个特别的学习方法。考试前,她会把重点录成录音,每晚睡觉时用极轻的声音播放,意识上虽然停止了思考,但是潜意识已经接收到。也就是说她是全天都在学习的状态,而这样的效果貌似很好,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确是实例。
当我们和真实的自己连接越深时,潜在的能量也越容易被唤醒。不断向外找寻,学来的只是“所见所知”,清除烦恼和所知的障碍,回归清净心,智慧自然而然会现前。

古一大师说过,多玛姆只是利用人们的恐惧而存在,它吸收的能量来自于人的恐惧。如果人自己没有恐惧,就不会害怕它,它就会因为缺乏力量而衰减。我对“多玛姆”的理解,他是一切不善念头的结集,焦虑、自私、傲慢、愤怒、自卑、恐惧……
在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里,用了多少不善的念头去喂养身体里那个“多玛姆”。如果,当他变得越来越弱时,我们的生活会如何?显而易见的,生活的阻碍越来越小,越来越吉祥;而心灵呢,这就需要自己去感悟,相信每个人体会到的会是不可思议。


博士是怎么和多玛姆谈条件的,一次次的虐杀。每看到这段都很有感触,心疼,博士需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但为了拯救众生,心甘情愿一次次舍身弃命。
释迦牟尼佛在菩萨地也做过,舍身饲虎、割肉喂鹰…… 菩萨在因地无数次用性命布施,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而后成佛。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博士说“虽然赢不了你,但是我输得起,一次又一次”。
博士是如何从一个傲慢的医生到发菩提心救助地球人的“菩萨”?是他的念头转了,从“为自己”到“为众生”,在利他的信念中,本自具足的能量也被唤醒,支撑他去完成使命。
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
人人皆具佛性,物品皆有法性,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敬畏心再回到生活时,曾经那些扰乱内心平静的人、事、物,也变得可爱了。

“多玛姆”并没有被打败,他只是回到了黑暗,伺机卷土重来。人的“不善”的念头是很难彻底清除的,“华藏世界”讲,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持戒,需要经三大阿僧祇劫才可成佛,而这期间,又难免陷入轮回中。
博士找到了一条出路,连接最古老的智慧,突破维度,借助自性的力量,把内心的“多玛姆”伏住。脑补下第二部,博士历经心魔的百般阻挠后,终于再次降伏他,维持了自己世界了平衡,之后来到一方“净土”,在没有恶缘、“极乐”无苦的环境中, “多玛姆”也无法再作祟,被博士本有的自性纯净之光融化。


博士问“在多元宇宙中,我是谁”。我想,这也是我们一生都在探索的。抛下外貌、名字、职位、权利、财富、社会角色后,“我是谁”,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是一种感受。
多元的宇宙,我们能够感受到多少?已经感受到的是已知的“我”;那些待探索的部分,是即将充盈完整的“我”。“我”是一种体验,围绕我们的人、事、物也是“我”的一部分,当对这部分不接受时,也就带来了自我否定的体验,否定后的恐惧感又喂养了内心的“多玛姆”。
想要知道“我是谁”,只接受完美部分是不够的,那部分“阴影”里蕴藏的力量,正等待着我们去降伏和转化。
最后,借由古一法师的话做结尾: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自我,真正的幸福在于成就他人。死亡赋予生命意义,让你知道时光短暂,去日无多,没有谁是能时刻准备好的,而傲慢和恐惧会让你忽略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

想知道在我眼中你的未来有什么吗?无限的潜能。
You wonder what I see in your future? Possibility.
简素生活,一种品质生活方式。拾文化,简素归零,物品清除融合心理学和传统文化,回归本真生活,不断自我觉察、体验和成长;食自然,关注生活的最实质,回归质朴自然,“反哺乡村”计划,将自然农品带出大山,助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团圆……
简素,从冗杂的物质生活中抽离,觉知自己的真实需求并给予爱和关怀,回归内心那份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