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长年霸凌的伯顿
《柏林谍影》的一则讽刺漫画(见图一),作者配了这样的台词。

头儿:“我们的计划是让你慢慢地消沉,你的事业衰退,你的生活走下坡路,你整天怨恨,变成了一个酒鬼。”
利马斯:“太晚了,这一切已经发生在我的身上了,在我娶了伊丽莎白之后!”
伯顿的角色总是容易被cue到他本人,他去世以后,还有媒体提到他在《野鹅敢死队》里的一句台词,“如果我死了,请把我的身体和肝脏分开,为我的肝脏单独举行葬礼。”
好像从未有任何一个演员,角色和本人会被cue得如此严重的,甚至我觉得一些台词就是编剧故意的,为他量身定做,讽刺他自己,在他死后变成了一个个实现了的预言。
《孽海游龙》里也是。
“某某真的在这个酒店里住过吗?”
“当然,我可以出示他在这里的酒水账单。”
“哦,太可惜了,这是一个被酒精毁掉的天才。” 感觉吧,伯顿被媒体硬安了一个人设,一个巨大的天才,被酒色财气毁掉了。媒体一直在替伯顿卖这个天才酒鬼的人设,因为观众爱看天才陨落,美丽撕裂的故事。
伯顿自己恨这个人设,一看到就又气又怕,这样不好,已经影响了伯顿的接戏。到《1984》选角时,导演都很有疑虑,“听说他仍然在酗酒。”
伯顿那么害怕媒体骂他,应该也是担心太多酒鬼的坏名声,影响他接戏了,会害他没工作。
以色列制片人本阿米在75年说,他要找伯顿演戏时,理由“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明星”,结果公司老板说,“他是世界上最大的酒鬼!”
他的传记作者说,73年到76年,那极其艰难的三年,要是换成不那么伟大的人,就根本爬不起来了。 74年《大王龙》期间的他被一大帮媒体极尽侮辱诋毁之能事。
“他那张曾经英俊的、粗犷的脸,现在已经变得极度衰弱,极度苍白。 他很瘦,枯树枝一样的手臂从挽起的衬衫袖口伸了出来,西裤皱巴巴松垮垮的,像老年人穿着的一样。亮蓝色的虹膜现在已经被红血丝包围,巩膜的白色部分少的可怜。 他茫然,恍惚地微笑着,就好像麻醉后躺在手术台上,突然被无影灯惊醒的病人一样。”
还有记者说,他的状态“就像一个醉汉跌进一摊骆驼粪里。”
真是一面破鼓万人擂。接下来又差点病死,又被泰勒抛弃。
74年出院后,《人物》杂志这样说他,“他的头发是灰白色的,像洗碗水一样的颜色。他的脸被岁月严重地侵蚀和磨损了,很多衰老的皱纹。他现在看上去更像一个老年矿工,而不是一个偶像明星。”
74年和75年遇到两次欠薪,《大王龙》和《中头奖》都没有拿到片酬,到了75年几乎没有新的工作。
换成别的明星,怎么可能爬得起来?
本阿米在75年8月邀请他去耶路撒冷的时候,是他的事业最低谷,本阿米说只给他5万片酬+票房分成,他当时已经落到了什么地步? 媒体功不可没,他们可以造神也可以毁神,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如此恶毒地攻击他,还是围攻。他们说不定巴不得伯顿被他们逼死了,逼疯了,好制造一连串的大新闻。
75年伯顿已经脆弱到在新闻发布会上流泪,对基辛格说他想自杀的地步了。
媒体就像吸血虫,一旦发现你的皮肤有一点点伤口,就立即钻进去,一面吸血一面用膨胀的身体把你的伤口撑大,钻到你的肉里,最后把你的骨头也啃得千疮百孔的。你要永远强大,不给它们钻进去的任何机会。
伯顿越是痛苦越是自我折磨,它们就越是兴奋,各种描述他现在的外貌衰老成什么样,人又是多么沮丧多么悲惨,如此肆意伤害一个抑郁症病人,把他往死路上推。 图二为媒体给伯顿画的一幅酒鬼肖像,极尽丑化之能事。 一身哈姆雷特的装扮,脚下丢着骷髅头,这是他当时的代表性角色。满眼红血丝,手捂胸口,摇摇欲坠,死神将至的画面。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