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可爱时刻
查看话题 >[11][前后四]寂寞中所得---林文月《京都一年》自序
林文月出身名门,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学者和翻译家。林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日租界,从小接受日文教育。1946年林全家到台湾定居,开始接受中文教育。她19岁考入台大中文系,研究生开始即同时任教于台大;24岁时嫁给一位画家,生活美满 。林是台湾研究六朝文学的姣姣者;她也是台湾开展中日比较文学的先行者;其翻译作品有《源氏物语》等。 1969年,林文月经“国家科学会”遴选赴日本京都研读比较文学。正如她在序中描述“我的环境一向单纯,生活也始终顺遂,事事依赖惯了别人,所以当我决定要飞渡重洋到异国过一年单身的生活,心里委实不安,更如何舍得抛下年幼的一双儿女?若不是外子鼓励:‘去吧,这是磨练你的好机会!”我也许会临时放弃的。 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近觅妥一间日式小房间后,便开始过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孤独生活。起初,终日凄凄惶惶,不知所措。白天到图书馆埋首书城,尚好打发时间,可是,傍晚时分回到六室的斗室里,心里常有千万缕乡愁升起,难以抑制。那二楼的房间面临着疏水石桥,秋寒之夜,隔着窗听潺潺的流水声,真有说不出的寂寞难堪。异国的黑夜那样漫长,我把自己锁在房里,面颊上的泪痕总是冰凉凉的。” 在这种独处异国的寂寞凄凉中,林文月“为了消磨独处的无聊,我取出稿纸,弄笔自娱。”写些什么呢?京都是个罗曼蒂克的古城,“她四季有那样多的风貌,终年有那样丰盛的节目。”“我逐一寻访京都和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趁记忆未褪,把心中的印象记述下来。” 这些游记陆读寄回台湾,在《纯文学》杂志发表。《纯文学》是由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创办及主编的。 随着每月一篇的发表,写京都风情的散文成了林文月在日本研究工作外的重要工作,作者序中写道:“我自己似乎也本着一股“体育精神”,愿意贯彻始终。” 作者于1969年秋末到达京都,停留到1970年残夏,共计十个月。十多篇游记将“京都四季变化和节令行事”都记录于文中。她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京都的节庆、穿着、饮食、书店、人物等各各方面,这些游记散文在台湾和海外流学生中很受欢迎。她写道,忙碌和成就“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冶愈了我的思乡病!” 1971年初,游记集书出版为《京都一京》。此书多年来一起被认为是介绍京都非常深入的一本书。此前,林文月一直教学并进行文学研究。《京都一年》开启了她散文创作的旅程,最终成为学者、作家、翻译家三位一体 。 人生难免有寂寞时光,寂寞也是难得的清福。此时如确定一个小目标,有计划地读书、研究和写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样一方面使心灵有一个安着处,同时也会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成绩和纪念。(完) 收于我的豆列《难忘的前言,序,后记》,有兴趣请戳看其它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