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起源新论,为你解开重重谜团
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灵魂的存在,如果人缺胳膊断腿了,或者肢体分离,那么灵魂是否完整?脱离整体的那部分归于何处?
像这样的事情总不能去亲身体验的。

内容节选
某天晚上,我躺在床上静静想着这个问题。我纹丝不动,在即将进入睡眠时,我渐渐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我的脚开始失去知觉,然后是双手也不知道哪里去了,最后连自己的心跳都感觉不到了,我完全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我努力去回忆自己在熟睡的几个小时内是否有感觉体验,结果是脑子一片空白。
灵魂出窍

我想到了灵魂,我的灵魂是否趁我熟睡的时候出去飘荡,游离于肉体之外,但我却不知道去了哪些地方,我脑子里没有一点印象。的确我是好想体验一下灵魂出窍是什么感觉的。
据欧美方面的统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记得自己曾经在睡眠时有过灵魂出窍的体验,可是我始终没有体验过,故而我是的的确确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灵魂的存在。



曾有人说过,灵魂依附于肉体,肉体消失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这句话的的确确是一句真理,我真的佩服那位哲学家能道出这样的真理,他的感悟是如此之深。
什么是载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用物质的概念来解释世界的客观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实际上,马克思哲学是把物质和能量混为一谈的,它把能量也看作是物质,只要客观存在的都是物质。
在这本书里,“载体”一词,用来指一个个具体的物质,包括微观领域的物质,也包括宏观领域的物质。
流通的方式与载体
>>>思维与大脑
比如,思维是一种能量流通方式,而大脑则是能量流通的载体;行为是能量流通方式,而四肢则是能量流通的载体;新陈代谢是能量流通方式,那么消化系统中的各细胞、组织、器官则是能量流通创建的载体。
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态变化、动物的行为等都被视为能量的传递和流通方式,这些不是载体。
关于载体和物质你需要知道的
载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也不完全一样。载体一词比物质一词更加形象。
载体与能量是外在与内在的关系,载体是静态的,是能量造就的,能量是动态的,隐性的。载体指的是一切静态的物质,是能量流通的产物。

社会性行为建立在利他行为基础上,如果不以利他行为作为基础,社群无法建立,个体也无法成为社群中的一员,因而利他行为是任何个体参与或融入社群的前提。
社群中的每个成员其行为的处理首先要考虑是否利他,利他行为包括对他人领域及其领域行为的尊重,对各自家庭各成员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照顾,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
社会性行为产生特定的认知、情感、思维,个体要积极融入社群中,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加强情感交流,学会用情感处理社群成员间的事情,推动社群各成员的影响向良性演变。
加强社群各成员的密切联系,使社群各成员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更富情感化。积极参与到社群中,有利于提升各成员的处事行为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使社群各成员的智能水平得到更高的提升。

定制出版 专业为你
尊重每一部作品的价值
如果您有出书的梦想,如果您不知道如何出书,如果您感觉孤军奋战,需要专业的团队支持,那么您并不孤单。
树上微出版从出书、排版、封面到发行、推广、宣传,为怀揣梦想的码字英雄们提供专业的文案与支持。

感谢关注树上微
宇宙山河浪漫 生活点滴温暖
都值得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