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去!
枣树·云·秋风
今日天气晴好,天上的云像一团团棉花飘过来。与同事丹丹外出觅食,路遇一地的枣儿。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已经碎烂贴地,有的还泛着青色,半熟不熟的样子。一开始,还疑惑,是不是谁买了一袋枣儿,撒了一地。一抬头,见一棵树,才恍然,这”撒枣人“原来是这棵树。乍眼一看,并未发现枣。待再一细瞧,隐约见着树的高处东一点红,西一点红;再细看,连还未成熟的青枣也能辨认出来了。我激动地蹦跳起来,约着丹丹想要一起打枣。可丹丹说了,树太高够不着,再说,我们也没有打枣的工具啊。只能悻悻作罢,一步三回头地上了天桥。
一时,秋风四起,头发被吹得乱糟糟。风起的时候,连头发也是向往自由的啊。丹丹说:”我最喜欢秋天了!“我随声附和:”是啊,是啊,我也喜欢秋天。我真想只活在秋天里,其他季节就不活了!“说完,两人哈哈大笑,心情好的时候,人总是会说些傻话的吧。这时,人便不会在意吉凶祸福这样的事了,无所忌讳,心无芥蒂,便能知足常乐。
天桥上,看远处的云,好像自己身处辽阔渺远的草原。近处一抬头,便能见一团厚厚的棉花。
是谁这么调皮,把枕头撕碎了?你看,棉花飘得到处都是,这里一团,那里一缕,这里一摊,那里一片。
起风了,蓝色的天空就更乱啦!谁来理一理呀!不理,不理,理了就不好看啦!
觅食
觅食,吃什么好呢?看见一家家常菜馆,我想着炒菜很香,不如就吃这家常菜好了。丹丹说:”哎呀,我带你去吃板面吧,可好吃了。虽然地方小,看着也不怎么卫生,不过味道真的很不错,保证你吃了还想吃。那边还有个旧书店呢,一会儿我们可以去逛逛。“我半信半疑地跟着,不知板面味道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美味,不过有书店可以逛,好吧,妥协。
一路找去,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卖自行车的,电信充话费的,卖小饰品的。我们正聊着这小街的变化,因为街道整改,不管多小的店都统一安上了带点古风的牌匾,看是好看了,可总有种违和感。”有炒饭!川味菜!水煮鱼!……“一个大嗓门的女人喊道。我一听,正想拉着丹丹往声音来处走,不料被丹丹往回拉了几步。见一小铁栅栏门,不足半米,一条小巷,不足半米,地上还有臭水未干。
”诶?好像就是这儿!你看,那儿是不是个书店?走!看看去!“小心地绕过那条臭水,沿着小巷走,怎么看怎么不像有商店的样子。十米处,左墙露出个小门脸,探过去便是杂乱的庭院,五脏俱全的”小麻雀“住宅。再往前,便是一家叫”前流“的书店。书店再往前有个高高的水泥台阶,台阶上有个人在煮面,案桌占满了2/3的门面,只留一人通过的小口。理所当然地,我们走了过去,谁也没料到这儿会是一家板面店。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那煮面的人喊了一声,”吃板面吗?好吃着呢!“丹丹惊喜道:”嗯嗯,就是这儿!就是这儿啦!“我瞅了瞅这宽不足一米的门面,再往里瞅瞅纵深约5米的小店,对板面的味道瞬间失去了期待。
这家卖的板面名目并不多,只有两种,一种是宽板面,一种是细板面。老板说,点的最多的就是细板面了。那我想,生活上的美食跟着大众口味绝对是没错的,便和丹丹各要了一碗细板面。店内桌子摆了两列,每列三四张,越往里越昏暗。昏暗处坐了四位食客,也是等面的人。我和丹丹就近找了一张桌坐下。丹丹便谈起不同的饮食习惯来。
“你是南方人,生吃大蒜吗?”
摇头,不吃。“大蒜那么辣,怎么生吃呢?”
“你看吧!就是辣才过瘾呢!我们不仅生吃大蒜,还生吃洋葱、大葱……我老公原先也不吃这些的,自从认识我了之后,他说他生活都变糙了,哈哈哈……”一脸自豪,大笑,笑完一阵,她怂恿说:“你也尝尝吧,可好吃了!”见我紧皱着眉头,一脸鄙夷。
不久,旁边桌又来了两位食客,一位北方大汉,一位壮实妇女。两人等面的间隙,桌上的大蒜便被剥了皮,面不改色地进了两人的肚子里。我瞧着,怎么跟吃瓜子没啥两样呢?好像很美味的样子。丹丹又开始怂恿我了:“你看看人家,生吃蒜,不用就着面就能吃,跟吃零嘴儿一样。”
我这一被怂恿便来了点想要尝试的勇气,又想起汪曾祺先生《人间滋味》里的鼓励,他在《葵·薤》一文的末尾提出了几点对年轻人的希望:“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好吧,想到,大蒜如果不被我生吃一回,不是也太可怜了一点吗?好像蒜生命运里少了位知味的人,“虽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没有吃过,便被嫌弃,蒜如果有知,会伤心的吧。
嗯!在我下决定尝试生吃蒜的时候,丹丹正给最小的一颗蒜剥皮,我抢过来,说:“那我就吃最小的这颗吧!”丹丹自信满满地说:“嗯,你放心吧,绝对好吃!”
犹豫迟疑……
“大口吃!”
“啊……呜!啊……”
“你赶紧吃面,就着面吃就好了……”她肯定看见了我万分痛苦的表情,才给我支招儿的。
第一口,辛辣刺激,像听见指甲刮擦黑板的声音一样尖锐难忍。赶紧吃了口面,调和了一下之后,感觉温和了些许,面多了些味道,蒜味也没那么刺激难以忍受了。
咳!我有些后悔,不该同情蒜的,吃了蒜之后,蒜应该同情我了,呜呜呜……
买书
吃完面,我们照约定到旁边的旧书店闲逛了。
书店面积不大,但藏书量不少,文史哲类书籍较多。书除了堆放在书架上外,其他能放书的地方也都堆满了,只留了一两人过路的缝隙。
我找到一本周作人自编集《木片集》,此书如汪曾祺先生文中的葵与薤一样,命运坎坷。因文章短小,适合零碎时间读,开本也小,适合携带,便想买了。丹丹是数学老师,见到,便问我: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散文集吧……”
“散文是不是就是写故事的?”
“也有写故事的,但也有记录心情、思考碎片、感受,描写景物的……”
“哦,那读这些有什么用呢?”
“读了之后,陶冶性情啊,当别人烦躁的时候,你能静心感受到世界美好的一面,你会觉得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啊,心灵很充实,不被外面世界影响。”
“哇!你教我读书吧。你看我就不爱读书。我老公追我的时候,问我爱不爱看书,我说还行吧,其实我并不爱读书,但他一听就给我买了七本书送我。结果我就翻了一本,这一本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然后我就送给我室友了。后来我老公问我,我就说,被我室友抢走了……”
“哈哈哈……”
“我老公后来就再也不给我买书,说可算是看透我了……”
“哈哈哈……”
接着看到一套精装本的书法作品集子,上书“郭雅君书法作品集锦”,虽然不认识郭雅君其人,不过里面所选诗词、文章书法作品皆美,想入囊中。一问价格,只能等发工资了再想此事了。这两天买书的开销实在太大了……
不过,我把后面《书法之美》拍下来了,留着学习用,哈!






然后陆续收入《郁达夫自叙小说》、【美】卜寿珊的《中国文人画五百年》、朱良志的《南画十六观》
随手翻了一下《南画十六观》,便看到一句深得我心的话,把我激动幸福坏了,录以记之,以后心烦时看看。
“鱼山说:‘古人能文,不求荐举,善画不求知赏,曰: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草衣藿食不肯向人,盖王公贵族无能招使,知不可荣辱也。笔墨之道,非有道者不能。”
好风,好云,好书,好人,好天,好地,好文字。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