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列01篇—武汉的记忆(夏木的流水账)
一直想写关于友人、城市、过往,在二零二零这个年份,没有忙的不可开交也没有闲的蛋疼的时段里,夏木同学开始写起了秋风扫落叶、落花遇流水的笔记,分成几个系列,这是城市系列01篇。
在一个潮湿的日子,在家办公但是不想干活。实在是百无聊赖,打开了自己的豆瓣主页,看到了这篇去年的日志。
当时也没有写什么内容,想着现在武汉这个城市经受的特殊遭遇,所以想把自己关于武汉的记忆整理一下。
启程·黑夜中的穿梭
去年8月份,因公出差去了一趟武汉。对于好多年扎根于本地生活类业务的我来说,好不容易可以出一次差,换个城市感受一下。
对于武汉的印象,似乎比较平淡,不像山城那样起伏蜿蜒、层峦叠翠,也不像厦门那样波光粼粼、天蓝云白。

当天下飞机好像已经快11点了。机场离酒店还是有些距离的,我去坐了一趟机场快线能够到达酒店附近的地方。路上还听老妈说,我哥也在武汉,所以联系了下。
本来改变主意去他酒店那边,毕竟好久没有好好聊过天,但是这个大男子主义者却要执意给我单独定个房间。好吧,作为一个精致节俭主义的我还是不想花2000多住个房间的,虽然不是我掏钱。我们兄弟两好像自从我小学以后基本就没有太多的亲密关系,可能与性格和成长环境有关吧,男人之间的感情很奇怪。
所以拒绝了我哥,然后下了机场快线,找了个最近的路线打车去酒店,拍了一张行李箱在夜色中的照片。酒店在红星美凯龙一个商场的附近,城市快捷酒店,也很便宜,还算干净。

在异地,始终睡得不算太好,达到的新鲜感,也会消失在夜色里。
中途·白昼是白开水
清晨起来的时候,看了一眼窗外,还算是明朗的天气。

武汉的商场开门要比上海早半个小时,打了个车去办公地点。

武汉的同学,都十分热情,请我吃了好几顿饭,不过武汉的菜系确实会“稍微”辣一点。忘了第几天的晚上,跟两个伙伴去吃了武汉的夜宵。8月份的武汉夜晚,热气微腾,但又有晚风清凉。

在武汉待了5天,除了工作之外,也没有专门去别的地方逛,主要是一个人也懒得逛,有时下班就坐地铁回酒店了。有一天晚上没吃饭回去,在酒店楼下广场的便利店里竟然看到了热干面,一直没有机会吃,所以点了一份,不过便利店的味道似乎一般。
酒店有早饭,也就一直没有出去觅食,所以也没有吃到武汉正宗的“过早”。似乎我是个对于美食比较冷淡的人,一个人没有去觅食的冲动。
在武汉的晚上,始终睡得比较晚,或者打游戏,或者与人聊天。有一个聊天的朋友,有一天竟然外卖给我送了一瓶红酒,也是在异地难得的收获。一个人不想喝,后来带回家了。

我有时似乎是一个无聊的人,如果只有我自己的话,就会沉浸在无聊的时光里,如同白开水一般,对美食、风景都没有兴趣。
过往·明晃晃的青春
其实,这也并不是我第一次到武汉。
大概是大学的第一个暑假,8、9年前了,当时参加了一个校园销售项目的培训营(我还记得名字,虎贲图书,做教育考试资料的),我和朋友M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去武汉参加培训。

好像也是8月份,我从上海父母那边过去。到达的地方是武汉一个三本的学校,具体名字忘记了,我们全部住在学生宿舍里。那个时候的天气非常热,宿舍里面没有空调,只有一个永远吹不到你的风扇,所以那些夜晚都是汗浸湿了的梦。

每天早起去报道,然后参加一整天的培训,人很多,可能有一千人,在一个大教室里,充满了躁动、汗臭以及瞌睡。

我们基本上也没有太多时间出去玩,前几天只是在学校里的后山转转。
返回时,傍晚时分的落日余晖 倾落大片,金色得操场如同湖面。

因为要开学,所以提前一两天准备启程回学校。最后一天上车之前终于有时间出去看看这个城市。
M是湖北人,他带着我们去了一趟黄河路、长江大桥还有孙中山纪念园(可能是这个名字)。
我至今还记得,在公交车上他们几个明晃晃的笑容。

我这个人一直可能是外表冷漠,但是内心其实对于亲密关系记得很深刻。可能是因为从小作为“留守儿童”内心缺失关爱的后遗症吧。
火车好像是接近晚上时候发车,K字头火车,可能很多人都快忘记这种火车的体验了吧。从武汉到北京,可能要将近20个小时。我们几个人还全部都是站票,所以一群人在车厢里五仰八叉的躺着、迷糊着、睡着又醒着,熬了20个小时才回到了北京。
对于武汉的印象就是这样,明晃晃、汗臭味、燥热但是有有着青春的记忆。
终章·不深不浅
去年离开武汉之前,我拖着自己的行李箱,坐地铁去的火车站。因为中途去了一个地方,所以后来还有不到2公里的路程,我自己拖着箱子走过去地铁站。
原本以为时间充足,后面发现有点紧张,踩着点进入火车站,还花了五分钟买了一些周黑鸭带回上海带给同事朋友。
短短5天,到访和告别,好像没有太深的接触,但是人生很多的场景又何尝不是如此。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的城市、认识的人都有一种难以言说,又难以掩埋的感情,可能底子里的自己始终是一个恋旧主义者。
加油武汉!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