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了,吃碗苋菜啊
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汇集了天地雪霜之灵气,雨露之精华,营养丰富,防病祛疾。
苋菜,我们叫“汉菜”、“旱菜”。“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夏秋季节,美味营养的苋菜是餐桌上一道独特的重颜色的菜,紫红的菜叶、鲜红的菜汤,拌成醒目的红饭,引得小孩儿欢喜得大口大口吃饭。张爱玲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就说到苋菜,称其红色把白色的蒜瓣都浸染得浅粉色了。“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的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

苋菜不止紫红色,还有绿色及红绿混杂色,紫红叶的称为红苋、绿叶的叫绿苋、红绿相间叶是彩苋。今年夏天,在杭州灵隐寺山脚的一片菜地里,凑巧看见有一畦地种了红苋、绿苋和叶片宽大的彩苋,难得三个品种都齐全了。三种苋菜味道相差不多,只是烧熟后,红苋和彩苋都会渗出红汁,而绿苋的菜汤里清清爽爽,毫无掉色的痕迹。
苋菜最家常的做法是清炒,不过,要记得下点蒜末,这点张爱玲也是有讲究的,“有一天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苋菜,不禁抨然心动。但是炒苋菜没蒜,不值得一炒。”可以说,蒜是苋菜的黄金搭档,就像吃饺子要大蒜、吃螃蟹要醋、吃龙虾要冰啤、吃生鱼片要芥末,离开这些配角,主角就会黯淡失色、食之无味,甚至不再是主角。

另一种搭配白色的烧法是红苋菜豆腐汤,老家还有道红绿混搭烧法——红苋菜烧嫩南瓜叶。撕掉嫩南瓜叶的经络,开水焯熟捞出,与苋菜下锅带汤汁烧,出锅前加勾芡,一种红色、一种绿色,一个细嫩、一个粗实,倒也下饭。立夏、端午、中秋都会备这道素菜,以前条件艰苦时,即使少量的菜也舍不得浪费,几样少量能拼凑成一盘端上桌。现在节日里烧这道菜,也算是提醒仍要传承节俭持家的良好风俗。
和菠菜、南瓜、紫薯一样,苋菜具有天然色素,也可以和进面粉,拼盆做出颜色鲜艳的彩色馒头、彩色面条。可惜的是,红苋菜的色素着色不稳定,红红的馒头回锅再蒸,只剩下淡淡的粉色,不像南瓜的金黄蒸多久都不会褪色。

苋菜以上做法都很常见,但民间饮食界不乏扫地僧,能用普通食材创造出其不意地的新味道。深秋后,苋菜长高变老,不再鲜嫩,就被食林高手做成既臭又香既恶心又好吃的霉苋菜梗。第一次见识霉苋菜梗蒸豆腐,是在浙江金华的一家饭店里,误以为这臭菜梗是一种未见识过的新物种,一打听才知是熟悉的苋菜梗。
你吃过苋菜吗?你们家是怎么吃的呢?欢迎留言讨论。万兆五百年,专注做野菜,不仅仅是野菜,更是健康养生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