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读书笔记
这本书讲述的是有关一战的故事,依据背景、战前、战中、战后分为四大章,成人礼、天地失色、巨人之战和世界重生。以英国人菲次、艾瑟尔、比利、茉黛,德国人波尔特,美国人格斯、罗莎和奥尔加,俄国人碧、格雷戈里、列夫为主要人物,以小见大的方式代表着各个国家各阶层命运变迁,茉黛波尔特、艾瑟尔菲次、格斯罗莎、列夫奥尔加、格雷戈里卡捷琳娜主要五条爱情线和英德、俄德以及之后俄国内战三个分战场为线索贯穿战争始末。

关于“大国” 一战刚开始时,法国70多师,俄国军队压倒性优势,养兵百十万,英国只有5.5师陆军,英军海军力量庞大陆军力量相对薄弱,而一战主战场是欧洲陆地,所以在协约国联盟中英国话语权很小,反观协约国联盟战争优胜主要取决于俄国,这让人联想到“大国”一词。 初高中地理历史课总是讲中国“东方大国” ,并不能明白为啥总说大国,觉得有点过分强调,心生一丝疑惑,大又不是强。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台湾议员演讲时说过这么一段话,讲中国大陆是不得不依靠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中国大陆每年有四万多将近五万顶尖级的理工人才毕业走向社会,比日本和整个欧洲加起来总和还要多,三十年后一百多万顶尖人才将体现在中国的国力之中,成为世界科技中坚力量。让人不禁又想起大国这个词。

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是各个受压迫民族独立之后发展最快最好的,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先进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政治经济体制好像都没有完全的说服力,也没有仔细思考,但现在想想觉得或许这个“大国”决定的。中国虽然受到人口众多的制约,但更多的是倍受其益。二战的时候美国上将迈克阿瑟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中国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没有人可以消灭四亿人口的国家。人口众多、占地面积广意味着更丰富的类和更具规模的量,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变化和机会更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具有更多可能性。
在世界各国中,与中国同有“大国”属性的还有人口众多占地面积也广飞速发展的印度以及占地面积广并且发达的美国,相反骄傲又创造过优秀文明的英国却没有得到很领先的发展,因为占地面积小,依赖多限制也多,还有新加坡,是一个依赖进出口的国家,因而受国际形势影响很重,自我调整能力较弱,日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达到了一个平衡稳态,俄国,虽然版图很大,但是受制于地形气候,其人口少也是受制于此。同时,欧盟也是为了提高国际话语权而组成的一个人多地广的组织。这么想想感觉还是蛮成立的。

关于巨人的陨落 看完有个疑问还是没解决为什么这本书书名叫巨人的陨落,巨人是什么,陨落又是指什么。 妄加猜测作者的意思,一方面讲战争导致欧洲巨大文明体系和巨大殖民者帝国政治体系的衰落、发展的滞后与倒退,一战后英国经济倒退100年,法国德国更甚,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方面是指旧势力,比如封建集权制度、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尊卑、剥削与歧视等等固化千年屹立不倒的巨人(这种感觉有点像“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中的“大山”),这些伴随之前人们出生到老去未曾想过也是可以改变的东西,在战争之后得到了质疑与挑战。
© 本文版权归 skittlesug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