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愤青语录(一)
一、关于青春
我最厌恶看所谓的青春电影,因为在那些故事里我从来找不到共鸣。我在校园时期从未谈过恋爱,甚至不曾暗恋过谁;我没有遇到过传说中的校园风云人物,或者是人见人爱的校草帅哥;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谈恋爱,我刻意躲避男生,几乎只和座位附近的异性讲话;我有一些闺蜜,但是并没有多么亲近;我的痛苦几乎全部来自学业上的压力;我最大的愿望只是能睡个好觉……几乎可以说我并不怀念自己的校园生活,即使那个时候我比较青涩和纯真,但那时的我实在谈不上快乐。
回望高中生涯,我能想到的,几乎都是一个个被作业折磨的夜晚,以及第二天还要考试的恐惧。
但是我仍认为,我的青春是精彩的,它充实并且真实,痛苦却也幸福,只是这些感情完全与爱情无关。那是理想至上的年华,爱情在我的心底微不足道,我只为我自己的梦想而活着,为明天而牺牲着今日,为未来而忍耐着现在。那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年纪,爱情根本插不进来。所以,我真的很反感单纯用“爱情”和“友情”来诠释青春。不,我们的青春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理想,有奋斗,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努力,有我们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因此,相比烂俗的青春文艺片,我还是更偏爱《高考》这样的大型纪录片吧。
二、关于物欲
从xx商城出来,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我要多赚钱!
我突然意识到,物欲或许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比如拼图和奶茶),生活该多么无趣!赚钱又有什么意义!正是有了这些小玩意儿的点缀,生活里才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它们就像奶茶里加入的芋圆,突然吸一个在嘴里,甜甜糯糯的,便足够惊喜了。
物欲的另一个好处,便是它较容易满足,而一旦满足后,极容易消逝或者转移。这样,我便很少会长时间痴迷于某一物,而可以较容易的脱身而出,回到正轨上来。这或许,是物欲与情欲最大的不同吧,对我而言,目前来说,情欲还是比较小的,但一旦点燃了,却是极难满足的吧。
三、关于婚姻
在《伊丽莎白》这部音乐剧中,婚姻与个人的自由是对立的。但这也有时代和身份的特殊原因。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下的社会。在我看来,爱情与婚姻,都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你不必恋爱,你也不必结婚。人类社会需要繁衍生息,但一个人的生命不需要通过爱情与婚姻来得到完整,这是个人的选择。在我心里,人生的最大幸福,来源于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爱情固然美好,但终究不必强求。
我知道,当今的社会,传统观念仍占据主流——逼婚、相亲会等等无处不在。但是起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学会包容不同的观念。钱钟书形容婚姻是一座围城,但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外人”不愿意进城——人们在城外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婚姻制度一直在更迭发展之中,而我相信,终有一天,婚姻制度也会走向消亡,到那时,会有一个崭新的、平等的、更为自由的制度来维持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婚姻是会消亡的,但是亲密关系不会;家庭的功能,会被另一种形式的“关系”继续执行。或许到那时,人们不会再过多受到婚姻与家庭关系的束缚,男女平等终于实现,人们得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获得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我衷心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人们喜欢谈论爱情与婚姻,但是,那些关于追求个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故事,总是更容易让我红了眼眶。
四、关于人生
所有人都只是一粒带病的砂子。
五、关于悲惨的人生
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阅读那些不怎么“顺”的人生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多都混得很差,对外貌自卑,或者直接对生活无望。他们没有一个“顺利”或者“世俗上成功的人生”,很多甚至有抑郁倾向。
每每读到这些故事,想象那个在生活的泥潭里拼命挣扎的人,那些甚至感受到了死亡的诱惑的人,我都深深同情这样的一个灵魂——它太过于痛苦了。但是也就在这时,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为人之苦与生之坚韧杂糅在一起,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光。那是身为人才会具有的光芒,那是来自人心底的永远朝向希望的一种光芒,它太过于绚丽和耀眼了。
一个人,一个普通人,一个过得不好的普通人,如此可怜,如此可敬。
(未完待续)
© 本文版权归 CosmosPlay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