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 审美之维
方法:摘录
审美之维
译序
审美感性的解放,是康德,席勒强调的美学中感性的传统地位的继承《审美之维》P10
马尔库塞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正是忽视了艺术——审美这个重要维度(层面)及其意义。概括起来,马尔库塞指出了这种美学理论的两个缺陷:一是忽视人的作用,一是忽视了艺术的批判和否定作用。在强调人的社会性时,忽视了人的自然本性;在强调艺术对现实的肯定反映时,忽视了艺术是对现实否定的表现。在马尔库塞看来,不解放人的自然(感官与原始冲动),就不可能解放外在的自认(社会);反而会得出了简单,机械的经济基础决定艺术(外在自然决定内在自然),阶级属性决定艺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等一系列美学结论。这样就容易否定主体性,艺术自律,否定艺术批判的精神。P15-P16
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与它的审美形式功能,始终保持着辩证的关联。P20
译者评马尔库塞:作为一个反潮流的思想家,马尔库塞的思想是偏激的;他思想中空想成分俯拾皆是。但是,从其哲学和思想的源流看,他的确继承了西方批判的,浪漫的传统。他把哲学,艺术,政治,社会现实,审美等不同的东西,放在一个综合的本体层面上;在这个层面上捍卫着知识的价值,艺术的价值精神的价值,人的价值。正式这个意义上,布莱希特称马尔库塞的思想方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式的思想方式(intetrventing-gthought)。马尔库塞的思想,表现出他作为当代思想家的独特个性;不是社会现实的建设者和辩护者,也不是人类原初精神家园的追忆者和眷念者(象他的先师海德格尔那样)。毋宁说,马尔库塞是一位面向未来的预言家。p22
一·,文化的肯定性质
不过,资产阶段的观念论并非仅仅是意识形态,因为它还表达着一种具体的客观内涵。它不仅包含着既定生存形式的辩护,而且也包含着在这种既定东西中的痛苦:它不仅是对实然的缄默不语。而且也是对应然的记忆犹新。P10P11
出色的资产阶级艺术通过把苦难和忧伤变为永恒,普遍的力量,曾在人们心灵深处不断摧毁向日常生活轻易妥协。由于它给五彩缤纷的今生今世织入人和事物之美妙的来世的幸福,因此,正是它,在穷困的慰藉和虚假的幸福这块资产阶级生活的土壤上,培植着一种真实的渴望。这种艺术把痛苦与忧伤,绝望与孤独提高到形而上力量的水平,使个体
互相依凭,使神袛超越所有的社会中介而处于物质直接性的裸露之中。P11
康德批驳(鲍姆加登)用理性形而上学的方式对经验心理学所作的考察。他认为“经验心理学必须全部被拒斥于形而上学的大门之外,它实际上已经被后来的科学观念本身完全驱逐。”
但他接着说,“不过,为适应经院哲学的用法,我们必须在形而上学中给它某种地位(虽然只是作为一个过渡阶段)”,而且这是出于一种经验的动机。因为它尚未富足到能够由自身构成研究的主体,而且它仍然很重要,以致我们不能完全
排斥它并强迫它流落他乡......因此,在它发现其自身的家园,即完全进入人类学之前,它仅为短暂留连的异客。”(关于经验心理学)P17
在灵魂的观念中,人类的非物质潜能,活动,属性(按照传统的划分,即为理性,意志,欲望),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明显的贯穿在所有个体行为中,而正是它,构成了人的个性。(灵魂与个性)P19
由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组织起来的这个世界,已把个体的发展转化为经济的竞争,把他的需求的满足,抛入市场中。肯定的文化用灵魂去抗议物化,但最终也只好向物化投降。灵魂遂成为生活的唯一避难所,只有这块领域,才没有被拖入社会的劳动过程。P20
灵魂一词,赋予高贵人一种内在生存的感受。让人在所有真实的和业已定形的东西中。,还能提取一种对他的生命,他的命运,他的历史之最隐秘和真切的潜能的确切感受。在所有文化的早期语汇中,“灵魂”一词是一种标准,它以为着任何超越尘世的东西。P407《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
灵魂象它逃避价值规律那样,逃避着物化。事实上,它完全可以用这样的判断来界定;经由灵魂作用,所有物化的关系都消解为人的关系,并进而被否定。P22
在此意义上,一旦在权力本位的国家时代把一切可能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反对社会生存条件的真正改造时,灵魂可能会在控制大众的技艺中,成为一个得力的因素。在这种灵魂的帮助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者埋葬了早期的理想。(灵魂的具体性之问与在现实面前的无关宏旨)P26
从前,在新时代开始的时候,人格展示的是另一幅面容。象追求其完美人性内涵的灵魂一样,人格原初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P34
开拓式的活动论P35(前资产阶级时代)
无疑,文化把人类个体化为孤独的自足人格,而这种人格的完成则在个体自身之中。P36
肯定文化是一种社会秩刺激序的反映,在这种秩序中,物质生活的再生产使得人们没有空间和时间去发展那些古人称为“美”的生存领域。P41
P41P42关于功利主义的论述
二,审美层面
(根本上非现实的艺术作品)它始终保持着避开现实原则的自由,而这是以它在现实中毫无成效的为代价的。P44
最基本的背反:理论理性(知性)提供着认识的先验原则,实践理性提供着欲望(意志)的先验原则,而判断力,借助于对快乐和痛苦的感受,介于这二者之间作为中介。当与快感结合时,判断是审美的;而这种判断的运用领域便是艺术。P46
(马尔库塞言感性)感性的本质是接受性,即一种由外界对象后的认知。P48
审美的想象力虽然是感性的并因而是被动的,但它却是创造性的:在其自身的自由综合中,它建构起“美”。在审美想象中,感性为客观的秩序,创造出普遍适用的原则。P49
审美的学科具有一种与理性的秩序相对立的感性的秩序。P53
(词源学上的本能的快乐出于德语义,认知感官的接受性和显现性(感觉))P53
艺术的真理就是通过自己与理性的和解,去解放感性:这是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P55
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外,第三调节性冲动界定为游戏冲动,它的对象是美,它的目的是自由。(席勒)我们寻求一种“政治的”问题解决:将人从非人的存在条件中解放出来。席勒认为,为了解决政治问题,“人们必须通过美学这条路,因为正是美导致自由。”游戏冲动是这个解放的载体。这种冲动,并非旨在“同”某物嬉戏,毋宁说,它是没有恐惧和烦恼的实存的显现,因而就是自由本身的显现。只有当人从外在和内在的,肉体和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即只有当他既不被法则也不被需求约束后(席勒审美书简P70-71),他才是自由的。但是这种强制的约束正是现实。P57
(席勒言自由)在严格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从现存现实中摆脱出来的自由:当“现实失去其严厉性”,和当其必然性“变得无足轻重”(同上书),人就自由了。P57
“最愚蠢和最聪明的人之间都具有某些共同性,这就在于,他们都只追求和执着“都只有匮乏的需求的结果”。相反,“对现实无所谓”而专注于“显现(展现现象),却是摆脱匮乏性需求的自由的象征,而且是人性的。””在一个真正具有人性的文明中,人类实存将会是游戏而不是劳苦,人将生活于显现而不是需求之中。(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P58
而这些正是《审美书简》所欲阐发的义理。它的目的,在于把道德建立在感性基础上,(审美书简P10)理性的规律必须同感官的兴趣相协调,(审美书简P67),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冲动必须被限定;“感性必须胜利地保住它的领地,抵抗那种精神通过其攻击性的活动而随时可能会施于它的暴行。”(审美书简P63)P60(马尔库塞言《审美书简》)
三,对不幸意识的征服:压抑的反升华
(理想沦陷于宣传词汇与产业中,成为操作性术语或者课题)这种颠倒揭示出这样的事实:发达工业社会面临着理想物质化的可能性。这个社会的能力正逐渐消减着被升华的王国,而人的条件正是借助这个王国中去表现,去理想化,去起诉的。高级文化成为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转化中,它却失去了它很大一部分真理。(高级文化,理想物质化的现象)P67
(文化的特权,享受文化的权利条件)文化的特权表现着自由的不公正,表现着意识形态的对立,表现着精神与物质生产力的分离。但是,文化特权也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王国;在其中,被禁忌的真理能够从抽象的正义中复活——远离压抑他们的社会。P73
(先锋派文学作品)真正的先锋派文学作品交往出与交往本身的决裂。P76
超现实主义重新挽回了功能主义在人身上否弃掉的东西:这种扭曲表明禁忌所欲以求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因此,超现实主义拯救出废弃的东西——一个五彩缤纷的影集,在这里,幸福的承若升华出技术化了的世界拒绝向人类交付的东西。(阿多诺《文学笔记》P160)
(技术合理性作为唯一存留的维度,幸福意识作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取得了支配地位)它反映了这样的信念: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以及现存体制无论如何都提供着善端。人们被引导着在生产的构制中,去发现思想和行为的富有成效的使者(可计量的化的成果),在此这前,他们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只能而且必须屈从。在此转变之中,构制还具有道德使者的作用。意识被物化所开脱,被事物普遍必然性所开脱。
在这种普遍必然性中,罪恶感(······)没有位置。一个人可以发出毁灭成千上万生民的信号,然后又宣布他摆脱了所有良心的创痛,并且幸福的活下去。P86
那些把自己等同于整体的人,那些被安排为整体的领导者和保卫者的人可能会make mistake,但他们不可能do wrong——他们没有罪恶感。当这种等同不在成立,当他们成为过往的东西后,也许,它们会重新变为罪恶。(单向度之恶)
四,解放的巨变
(马尔库塞认识历史和理性)历史和理性内涵决不是那种在分析中可有可无的外在的因素和意义,它是作为一个建构的因素,进入到概念式的,思维中取得,并且它还决定着这种思维所使用的概念的有效性。P88
实证性思维方式的容忍是强化了的容忍P89(马尔库塞言及的后果)
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成就使得将价值转移到技术工作中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使价值物质化。P95
(理性只有作为后技术的合理性而非前技术的理性的非理性)P100
将能量从维护毁灭性繁荣的施行活动中解放出来,就意味着要降低奴役性的高生活标准,以便使个人去发展那种能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成为可能的合理性。P105
五,论新感性
(新感性成为实践有赖于政治经济变革,同时诞生于反对暴行和压迫的斗争)P108
(审美的道德)而且它坚信作为生物性必然性的自由,坚信在肉体上除了那种保护和改善生命所必需的压抑外,不应该容忍任何其他形式。P111(自由,反压抑的升华即审美)
人们曾说,一场革命在何种程度上出现性质上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关系,可以用它是否创造出一种不同的语言来标识,就是说,与控制人的锁链决裂,必须同时与控制人的语汇决裂。认为诗人才是完全的不妥协者的超现实主义纲领,在诗的语言中,发现了革命语义学成分:P115
诗人,不再被看作与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妥协的人作对的人了。他反对所有东西,包括革命者。这些革命者仅仅立足于那片政治领地,完全孤立于文化运动的整体之外;——而且,这些革命者让文化屈从于社会革命的完成。
(语言的倒转,黑人群体中的猥亵性语言,还有如soul在音乐形式中,退去的神光如自由平等之类的语汇,面对“暴力”的重新界定和否定)
(马尔库塞指明的艺术多是视觉艺术,还包括文学和音乐)P119
艺术通过重建经验的对象,即通过重构词语,音调,意象而改变经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疑地,艺术的“语言”必须传达真理,传达并不属于日常语言和日常经验的客观性。这种紧切性,爆发于当代艺术的情境中。p121
(艺术的内容被形式所改造,从而获得了超越其内容组成成分的一中意义,“这种超越”的秩序就是作为艺术真理的美的显现)P124诗的正义与审判,盲目的受难和自然的残忍
无论艺术欲求发展的是哪种感性,无论艺术将赋予事物和生活以何种形式,无论艺术想传递什么样的解放图景,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经验的根本变化已发生在技术的力量范围中,这些力量的可怕想象力,按其自身的意象组织了我们的世界,并且,这些力量正以更大更好的形式,在支离破碎的经验永恒化。P126
黑人音乐在根本上,是被压迫者的音乐,它揭示出高级文化及其崇高的升华形式——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阶级基础上的。P128
(反抗反升华仍仅仅是反题,仅仅为直接否定的水平处于给定的现实框架当中)因此,反抗的音乐,文学,艺术,很容易被市场吞没和变形,变得无甚棱角。(为了自身的实现,直接吁求被放弃)P128
Estrangement Effect(异在效应)指艺术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保持自身与社会现实的距离,总是具有与社会现实不合作的超越性质。P128
六,自然与革命
解放自然主要指:(1)解放属人的自然(人的本性):即作为人的理性和经验基础的人的原初冲动和感觉;(2)解放外部的自然界:即人的实存的环境。(后提到自然作为历史的实体,被改造的自然界,服从于资本主义要求)P131
(原初的冲动适应现存制度需求的两个特有的当代形式):其一,通过攻击性行为转化为技术工具,从而弱化罪恶感,以便攻击性进行社会操纵;其二,通过控制反升华作用,以及造型艺术的产生,达到对性欲的社会操纵,它也导致了罪恶感的弱化,并因此促成“合法的”满足。P131
自然的解放,就是重新恢复自然中促动生命的力量,就是重新恢复在那种徒劳于永无休止的竞争活动中不可能存在的感性的审美性能,正是这些审美的性能揭示出自由的崭新性质。P132(自然地解放)(“美化”现存制度下生态学的政治功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激进的感性与构造理性)“激进的感性”这一概念强调感觉在构造理性时那种能动,建构的作用;所谓构造理性,即是指铸造那些借以组织,经验改造世界的范畴。P134(经验的先验经验条件,历史的)
(观念论唯心主义)P139
(内在的现世的禁欲主义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动因,性的压迫作为原初的压迫,使妇女作为性的对象的贬低)P147
七,艺术与革命
(完全无意识的对性的贬低,猥亵的语言同压抑人现存体制的最高代表,语言与政治身份上的认同)P152
感性的,就在于它包含着对人的感觉经验和接受性的根本变革:让这些感觉经验和接受性从自我强制,唯利是图,以及残害性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从而文化革命远远超出艺术革命的范围,它撞击到在个体本身之中的资本主义根基。P153
(关于“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文化的历史主体为资产阶级,成为某种“艺术的高级的”文化)P154
古典资产阶级文化现已过时(浸润着工具主义的合理性,与理想主义的精神文化),它正在分崩离析:这种分崩离析,并不是在文化革命和学生反抗的冲击下,毋宁说,是出自垄断资本主义自身内在驱动力,使得这种文化不再适应它的生长和存活的要求。P155
艺术的审美形式,通过赞扬普遍的人性,反映着孤独的资产阶级个体的苦难;通过高扬灵魂的美,反映着肉体上的被剥夺;通过抬高内在自由的价值,反映着外在的奴役。P164
即便在作品的无私公正赦免着现实力量的压迫所产生的罪恶的地方,审美力量仍然否定着这种公正无私性,而去赞美受难者;因为真理存在于受难者的美丽,温柔和情感中,而不存在压迫者的合理性中。P167
(再艺术作品的框架中脱离现实后,在艺术和审美范畴永恒化不被取消的恐怖的恐怖)P171
艺术只有作为艺术,只有以其破除日常语言,或作为“世界的诗文”这种它自身的语言和图像,才能表达激进的潜能。艺术解放的“信息”还超越着解放中可达到的具体目标,就象它超越着对社会的具体的批判一样。艺术依然忠于理念(叔本华的使用的意义上),忠于个别中的一般。而且······P175
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冲突阻止着任何把艺术与革命实践等同起来的前景。艺术不能为革命越俎代庖,它只有通过把政治内容在艺术中变成元政治的东西,也就是说,让政治内容受制于作为艺术内在必然性的审美形式时,艺术才能表现出革命。P176
所有革命的目标——自由和安宁的世界——都出现在完全是非政治的媒介中,都受制于美和和谐的规律。P176
革命和艺术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统一,一种敌对的统一。艺术遵从必然性,然又有其自身的自由,这种自由并非革命的自由。(艺术与革命的关系)P177
不是要使艺术(诗歌)转化为现实,而是要把现实转化为一种新的审美形式。P178-179
德国作家彼得汉德克抨击了在表演中令人生厌的虚假的严肃性。(阿尔托德《戏剧与其副本》P124)这种控诉,并不想使戏剧摆脱政治,而是指出了一种戏剧可寻找其表现的形式······
(不同的戏剧作品与批判对象的限定)在这些作品中,借助于审美形式,“表演”创造出它自身的“严肃性”的世界,它不是现存现实的东西,而是对现存现实的否定。P184
艺术的历史性实质在所有异化中确证着自身,它决不认为,在今天重新把握审美形式会意味着复古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任何其他传统形式。P184P185
(审美的内在倾覆性质)P186
随着政治实践成功地(或失败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审美形式也会不断变化。P189
八,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
(马尔库塞点到本雅明所论述的艺术品的氛围,艺术品所处的功能和意义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性情境)P192
古典美学的传统和共同的标尺;它们受美得理念的引导。P195
人们似乎还会看到,艺术的认识功能不再遵从和谐的“美的规律”: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使艺术的传统形式土崩瓦解。P197
我相信,今日真诚的先锋派,绝非那些竭力创造非形式的东西,而且同现实生活联盟的人,毋宁是那些在形式的紧迫性而钱当仁不让的人,那些洞见着崭新的语词,形象和音色的人;这些崭新的语词,形象,音色能够以唯有艺术所能领悟的方式去“领悟”现实——进而否定现实。P199
P200(关于舞台剧,戏剧的马尔库塞的论述)
九,审美之维——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性考察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所谓正统,在我(马尔库塞)看来,是指那种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体出发去解释一件艺术作品的性质和真实性;尤其是那种把艺术作品看作是以某种确定的方式,表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世界观的看法。P203
(控诉着既存的社会现实,展示着自由解放的图景)P204
(关于文学的革命性的论述)P206文学的革命性,只有在文学关心它自身的问题,只有把它的内容转化成为形式时,才是富有意义的
(艺术的世界作为异在的世界,在其世界里所有的主体性和可以性领域中,去重新解放感性,想象,和理性)P212
艺术表现的肯定特性还有另外一个根源;这就是艺术对爱欲的执着,即艺术在反抗本能和社会压迫时,对生命本能的深切肯定。艺术用它的恒长性即它历经千万次劫难之历史性不朽,证明着它的这种执着。P213
艺术的先进性标准,只有让作为整体的作品本身去说明,也就是说,艺术先进性的标准在于这件作品说了什么和用什么方式说的。P220(艺术的先进性以及艺术对解放斗争的贡献既不能用艺术家的血统,也不能用他们阶级的意识形态水准来衡量;同样,也不能用被压迫阶级在他们作品中是否出现去决定。)
(色情淫秽的东西作为上平化的整合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向度,传递着压抑人的整体)P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