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
第一章 奇特的起源
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1.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2.对于原始部落,艺术大都也还是跟人们对图像具有法术作用的看法息息相关。
3.本部落的人完全清楚每一种形状或每一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原始艺术作品就是按照这种预先确定的方式办事的,可是仍然给艺术家留有表现自己气质的余地。
4.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
5.大多时候,原始艺术家的创作在我们看来如此陌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限,而是因为他们的创作理念与我们不同。
第二章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1.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将二者结合起来乃是一切埃及艺术的特点。
2.埃及艺术意在“使人生存”,因此当时最要紧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艺术家的任务是要尽可能清楚、尽可能持久地把一切事物都保留下来。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
3.埃及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秩序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移易位置。
第三章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1.希腊人早期采用的建筑风格,看来就有这种简单朴素、布局清楚的性质。
2.大概比公元前500年稍早一些,艺术家破天荒第一次胆敢把一只脚画成从正面看的样子,这真是艺术史上震撼人心的时刻。这意味着艺术家的目标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看物体时的角度。(追求艺术表现要令人信服。美且令人信服。)
3.然而,埃及艺术的教导没有被轻易地摒弃,希腊人仍然喜爱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布局),绝不想把自己对自然偶然一瞥的印象原封不动地描摹下来。
第四章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1.在公元前4世纪,看待艺术的态度已渐渐地改变了。菲迪亚斯的神像当初是因为体现神祇而闻名整个希腊,公元前4世纪神庙的雕像则由于艺术品本身之美而博得声望。
2.当时的艺术已经达到那样一种境界,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之间取得了一种新的巧妙的平衡。
3.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它自古以来跟法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技术而技术了。希腊化艺术喜欢狂暴强烈的作品。
4.希腊化时期装饰性壁画的类型,除了人物画,还有静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5.远去的物体有规律地缩小这条法则,古典时代还没有采用。所以,连最后期、最自由和最大胆的古代艺术作品至少也还保留着我们在叙述埃及绘画时所讨论过的原则的影响。在那条原则的支配下,即使在这里,对单个物体轮廓特征的知识,仍然跟眼睛所见的实际印象同样举足轻重。
6.直到公元前4世纪很晚的时候,希腊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肖像这种观念。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貌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懂得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理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懂得怎样制作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肖像。
第五章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教和基督教徒
1至4世纪
1.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
2.尽管当时的肖像能得到宗教性的敬畏,罗马人却依然允许他们的艺术家把肖像制作得比希腊人所曾尝试制作的一切肖像更为真实而不加美化。
3.罗马人着眼于准确地表现全部细节和清楚地叙事,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
4.这一时期的基督教艺术追求用可以目睹其景的形式叙述神圣事迹,与主题无直接关系的东西最好不画进去。力求简单清楚的思想又一次开始压倒忠实描摹的思想。
第六章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1.观念的转变:
初:
指导思想:1.绘画有助于提醒教徒想起他们已经接受的教义。2.为了教导不识字的基督徒。
因此,绘画必须把故事讲得尽可能地简明,凡是有可能分散对神圣主旨注意力的,就应该省略。
后:
指导思想:基督徒通过或超越图像来崇拜上帝和圣徒。
教堂里的绘画再也不能仅仅当作给不识字的人使用的图解了,它们被看作是超自然的另一世界的神秘的反映。因此,艺术家必须严格遵循古老的传统作画。
第七章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1.伊斯兰教对待图像问题比基督教的做法更为严厉,在那里制像是犯禁的,可艺术本身却没有这么容易被压制下去。由于不准表现人物,东方的工匠就放纵想象去摆弄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