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状
文/陈念生
前段时间去老领导家里拜访,在他家别墅的墙上贴着好多奖状,都是他儿子的,上下五六排,一排有七八张,才上四年级的小朋友都已经得那么多奖状了,我们都笑说以后他家的墙怕是都不够贴了,细看内容,大多不是有关学习的,什么朗诵、跑步都能得一奖状,跨度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这让我在感到新异的同时,也在叹息,到底是时代不同了啊。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那得到的所谓奖状,无疑都是学习成绩的见证,哪里有其它,我们的学校文体活动一直都很匮乏,在概念里,奖状这东西不就应该跟学习有关嘛,其实我真的是OUT咯,一个人的成长,学习成绩都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了,那衡量一个人学习优异与否的标准又怎么可能如一呢?参加各种大赛,取得名次,得到冠军光环的加持,甚至会有报酬,奖状?不就是一个奖状吗?他又能证明什么,你在某个时刻,参加某场考试,得到某个靠前的名次,于是按照惯例,你就得到那句"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我真的太单纯了,尤其是小时候,得到了奖状,最开心了,因为你会记得某个印象,某某邻居、亲戚到你家里做客,看到你家墙面上张贴的一张张奖状,会忍不住夸奖说孩子学习成绩好,接着就会说懂事、聪明之类的溢美之词,你给家长了脸,自然也会被善待一些时日,其实偌大的孩子懂个什么屁,那些奖状只不过是驯化你的工具,只要你一直不能脱离那个"魔咒",那个被别人创造出来,引导着你走进去的被规范化的空间。
你如果一直无法走出,那你就是某种被禁锢者,直至最后的某个变成牺牲品。你知道,某些画面很完美,真的到了无暇的程度,可是某一瞬间你会想到要打破,用钝器把它砍个稀巴烂,你知道,它零碎了,你才获得更多的空气来呼吸,你才能走出某个让你压抑的空间,进而得到自由和成长。从这点儿来说,那些被贴在墙上的一张张的奖状,真的像是一道道魔咒。
我不反社会,当然更不会反人类,我承认在人之初,应该进行一定的教化,这就叫塑形,它在某一个阶段是必需的,可我们都知道那绝不能一直被实行着,不然就是死气沉沉,到某个阶段,人就该野蛮生长,可是我总觉得,那奖章太多,太同质化,太标签化,太多余,你想告诉孩子的是什么,是让他为获得更多的奖状而努力,要活成别人眼里、口中的好孩子吗?到今天,如果还不能意识到问题,还不能真正从心底去尊重一个孩子应有的成长轨迹,我觉得某些方面、环节是存在问题的。
我总会想到,在进入初中以后,我就没的到过什么奖状了,我跟人到处耍,不爱学习,在课堂上被老师鄙视、打骂,回到家里,墙上的奖状都烂掉了,耷拉下来的那部分落满灰尘,甚至都粘上了蜘蛛网,我内心是有一丝触动的,想把那些都撕掉,可是我终究还是没去做,那样家人会以为我疯了,当然他们也会伤心。后来好容易进入高中,偶尔也会有奖状,可是我再也没有允许家人贴到墙上,我心里早已明白,属于我的荣誉会跟我走,完全没必要贴出来让别人点评,我知道了就好,那是一种内心的满足。
时至今日,工作第9个年头,我仍旧普通,没得到什么大奖,那些所谓的证书、奖章,也早被放在角落睡觉,它们的存在,只能证明我曾努力并获得过认可,可是在人生之路上,还有那么多的滋味等待我去品尝,无论如何,我最能做的就是跟随着心,不辜负、不放弃,等到回首往日的那一刻,能够欣慰的叹息一生:"兄弟,你活过。"这就足够足够了。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