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剧本了
很久没有早起,很久没有看文学的书了,看不下去,功利心太重。今天在地铁上无意间看到了杜拉斯的长别离的这个及其中国古典标题的剧本,刚好又不长,就看了。觉得比杜拉斯的小说好看,意识流的成分少,对话多,场景描写有画面感,长度也不长,我真爱上看剧本。
不知道为什么黛蕾斯小心翼翼的试探路过的流浪人是否是失忆的丈夫的这一段让我简直要心碎了:
流浪人:“啊呀,您太客气了,真的。”
黛蕾丝:“不,不,不是的。(停了一下)我已告诉您了。您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个人。”
流浪人:“后来您再没有见到他?”
黛蕾丝:“没有。一个我很爱的人……”
她坐在一张椅子上。满腹心事使她筋疲力尽。流浪人站在厅的中央。
流浪人:“这是很伤心的。”
她简单地回答。
黛蕾丝:“是呀。”
她一会前一会后的环绕在有些痴傻的流浪人身边,试图看清他的长相的全部——镜头也从没有完整的描绘过男人的全部面孔。
她投其所好,为了让他来到身边,整理歌剧的报纸,暂停营业自己的咖啡厅,放弃和情人去故地,请来那么多亲戚演戏想要唤醒他,认证他,是那个人吗?是吗?是。不需要认证,她心里已经有答案——即便他已经完全忘却了——原本的名字只能让它联想到集中营里的折磨,让他下意识投降举起双手。
失忆梗无数韩剧都搞过,我小时候看这两天新闻热点的具惠善演的韩版花样男子,具俊表失忆忘记金丝草的时候我又气又难受。然而看到这里,我第一次觉得失忆梗有让人垂泪的美丽,在巴黎,在一个应该发生这样的故事的地方。
女主角黛蕾丝小心翼翼的试探和追问,总让我想起《雪国》里的驹子。她知道他不会为她留下,她赌气的说:“你还是回东京去吧。”我也想起《长恨歌》里的程先生,“看着相纸里的王琦瑶从无到有,他突然感到一阵心痛。”就是这样的心痛,明知道无法可得,却还心甘情愿付出徒劳的努力。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那也偏要再试一试,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看完这本以后立刻又看了著名的广岛之恋,倒没有那么大触动了,翻了b站发现有电影跳着看了,倒是觉得男主角真的很帅——因为剧本里说选角的时候特地说不要选太日本的男人,要选法国长相的日本男人。没想到电影对白完全都是按照剧本……剧本里的空白被具体的场景、面孔、声音所填补。
接着又去看了一下情人的剪辑。这本书N年前断断续续看完,没有太大感触,印象中只有他们躺在那个房子里听见窗外的人来车往的声音,潮湿闷热
下午又开始看滚滚红尘,真是爱上看剧本了。画面感,想象力,对白,恰到好处的长度。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脑子里是林奕华在港大做演讲的时候声音,剧本——剧本的粤语发音在我脑子里浮现。观众互动环节,有个女生问他,我看不懂你的戏,怎么办?
林奕华说——有的时候戏的目的不是给你看明白结果,而是引导你去思考。有很多道理都是在戏剧里兜圈子表达的,不要结果——在这个兜圈子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是我希望通过这部戏做到的。
文学的魅力在于兜圈子中的无功利的情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