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践行极简消费主义的?
查看话题 >我离极简还有多远
我不认为极简是过上苦行僧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强项,在这些领域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这样去做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翻了下微博,正式进入极简生活是6.26,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感觉以后可以给自己过个节日,就是我的极简日。现在记录一下成果,顺便给自己打个分,看看还有哪些可以不足的地方,并为下一个阶段立下新的Flag。
两个月的自我评价
回顾一下,之前给自己立的Flag有:
1.种草博主一律取关(不买任何可有可无的东西)
首先第一条,基本可以打8分。微博、微信、B站都取关了绝大部分的up主,留下的比较多的是做饭和健身以及小部分生活类,因为自己蜜汁喜欢看别人做饭和分享生活日常,最近新增的关注也大部分是摄影类的。取关以后感觉根本无草可种,没有什么购物欲。只是最近想买个相机,优先考虑二手的,更想去租一台旅行用平时用手机完全足够。但是还是买了个ipad air,想买来学习的,结果不可避免地用来看剧,不过最近沉迷于用apple pencil练字。
2.提个篮子去菜场买菜(减少冰箱过期食品,减少二次包装的垃圾)
第二条只能打3分,因为最近一个月菜场只去了几次,又恢复了线上购物,自己做菜的频率也低得可怜,外卖产生的垃圾量简直可怕。还是要恢复做菜的频率,最可怕的是昨晚又扔了一波过期的冰箱食品。
3.不买鞋衣服和包除非坏掉
第三条可以打8分,只买了一条运动短裤(之前只有一条长的紧身裤)和一件内衣(满足了出一入一的原则),没有买包,扣掉的2分在于基本没运动,所以运动短裤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纯粹作为日常穿了。
4.不买杯子和碗
第四条按理说是打10分的,因为没有买新的厨具。但是生活用品还是买了一个厨房用的沥水卷帘(厨房台面太小)、简易鞋架(没有鞋架,入门处有点杂乱)和浴帘(替换),算是必须开支。
5.不囤生活用品(厨房纸巾有七包?)
第五条完全10分,毕竟之前囤的日常用品到现在都用不完,这两个月只有沐浴露用完了重新买了一瓶新的。除了厨房纸巾有七包以外,还有洗发水三瓶,磨砂膏两瓶,润肤露三瓶(润肤露真的永远也用不完,夏天擦油腻,冬天太冷也不想擦,只有实在干得受不了才会用)。
6.最近一年没用的东西处理掉(想说最近六个月但是有点激进了)
第六条7分,最近辛辛苦苦在咸鱼上出了11件闲置,扔了不少有的没的东西,但是不用的碗没有扔掉,而是收纳起来了。还有一些闲置暂时挂着佛系出。还需要深度扔第二轮。
平均下来的话还是有个7.5分的,但是感觉自己离极简的状态还很远。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更像一个阶段性的整风运动而不是一个生活的日常。而且还是能感觉到在处置物品的时候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没有突破那个传说中的临界点。
下一阶段的Flag
1.深度处理第二轮闲置(重点是筛查第一轮的漏网之鱼,也就是断舍离中提到的第二类物品)
2.保持不买的状态,重点在于利用好现有的东西。
3.在此基础上重新归置一下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4.重点在厨房区域减少浪费,尤其是食物的浪费。冰箱始终要保持七分以下买,食品少量多次地购入时最好的。
最后说一下自己总结的关于极简主义或者断舍离这些亚文化的心得体会:
一、物的价值和生活的状态息息相关
对于已经拥有的价值高而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按照人与物的原则,最好的方法是二手处置掉,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当时购买的时候,是有一种对于更好的生活方式的憧憬的,但是买来以后没能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如果还是按照惯常的习惯,那么这些东西都无法发挥出价值,通过极简或者断舍离这样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的时候,不光是要看是否拥有的东西多了,更要看是否自己没有努力去达到曾经想要的生活状态。
所以第二种思路是,去利用好它的功能,改变使用频次,可能生活就能朝更好的状态去变化,而不是陷入到教条主义当中去。而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或者它的功能性其实并不强的话,那么早日处置是最好的办法。比如ipad,持续地去吸收知识和创造内容,而不是去消费,比如买的运动短裤,如果没有保持运动的频率,那也就不符合当初买下它的初衷,是变相的浪费。所以不能产生价值的东西不投入,除了生活必需品除外,买了的东西必须发挥它的潜能。
二、平衡爱好和极简的关系
教条主义说开去,又会涉及到个人的爱好,比如我也很喜欢看一些油管博主的黑白灰房间和衣服,但是如果认为把所有生活中的所有状态都极简成那种标准化的模式就未免有些削足适履了。首先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我不认为极简是过上苦行僧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强项,在这些领域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这样去做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明明我喜欢小清新风格或者田园风格,却为了视觉上的极简,去强行追求这种风格,这又是盲目陷入另一种潮流文化,让这些文化驾驭自己的生活,根本不符合极简的内在精神。
以我为例,我比较喜欢下厨和买一些厨房用品,关于这块我的思路是我要去审视是否我为了这个爱好购入的东西都发挥出它的功能了,比如一些调味料,可能只用了一次,这就会提醒我下次不要再盲目地购入一些很少会做的菜系的调味品,再回到盆盆罐罐,如果是独居的话,真的没必要购入那么多,这是极简给我带来的观点,不能因为喜欢的冲动而购入,而对于已经拥有的则是思考是否有留下的必要,最后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