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谈电影创作(一)

1971年夏,Graham Petrie采访Eric Rohmer,《电影季刊》第24期,臭小子电影工作室翻译。 以下将Graham Petrie简称GP,Eric Rohmer(埃里克·侯麦)简称ER。
GP:你一直都对电影这么感兴趣吗? ER:不是的,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到很晚才开始对电影感兴趣。以前我完全瞧不起电影,我不喜欢电影,只喜欢读书,画画,不久之后也喜欢音乐。我不去剧院,没怎么去过。我喜欢经典的法国戏剧,拉辛,Corneille,Molière,但不是去剧院看,而是喜欢读这些戏剧。后来我在电影资料馆发现了电影。我开始接触到默片后来就喜欢上了电影。 GP:然后你开始为《电影手册》写作? ER:当我发现默片的时候,我想自己拍电影。我试着拍业余电影,但没钱,没设备,什么都没有,困难重重。我加入了电影协会并参与组织活动,在那里我结交了一些朋友,和这些朋友有了这样的想法 :我们都非常年轻,出版电影协会公告,然后我们尝试开始一个批判性的评论。就在当时L'EcranFrançais这本杂志刚刚倒闭,每周电影期刊没有了,所以我们试图创办一个非常小的电影期刊,由于手上没多少钱,一个月就出了5期,叫作《电影公报》(GazetteduCinéma),除了我,为那次评论写作的有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还有戈达尔,他们在这本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特吕弗没为这个期刊写过文章,但他是我们的朋友之一。至于夏布洛尔,尽管那时我已经认识他,他也没有为这个期刊写作。
《电影公报》后,战后有一个名为《电影期刊》(RevueduCinéma)的杂志,经历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三十年代有一系列的《电影期刊》,是一位名叫让·乔治·奥里奥尔(Jean Georges Auriol)的评论家创立的,不久消失了,战后再次出现,由加利马德和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出版。 编辑是雅克·多尼奥-瓦克罗兹(Jacques Doniol-Valcroze)。后来Gallimard停止了出版,而且让·乔治·奥里奥尔(Jean Georges Auriol)在一次事故中死亡。所以让·乔治·奥里奥尔(Jean Georges Auriol)和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决定在巴黎的一家名为LéonidedeQuéjème的经销商的帮助下开始另一场电影评论,所以他们开始发布《电影手册》--他们希望保留《电影期刊》的称号,但因为这本杂志仍然属于Gallimard,所以没能弄成。一开始,很多不同类型的人开始在这里写评论。由一小部分年轻人为核心,特吕弗,里维特,戈达尔,夏布洛尔和我自己,我们被称为“年轻的土耳其人”,因为我们的想法相当暴力,而安德烈·巴赞称我们为“希区柯克霍克斯派”,因为我们钦佩希区柯克和霍克斯。作为这个小组的一员,我第一次以评论家的身份亮相。总的来说,我们非常团结,因为我们有非常相似的品味。接着,特吕弗为《电影手册》写了一篇非常暴力的文章,攻击法国的“法国优质传统”电影,如克洛德·奥当-拉哈、雷内·克莱芒 等人。一家名为《艺术》(Arts)的周刊注意到了这篇文章,并邀请特吕弗为其专栏影评人,或者至少为他们写点影评。
那个时候特吕弗还很年轻,只有二十一二岁,他成为《艺术》杂志的影评人,因为有很多电影要写,他自己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邀请朋友和大多数手册人来帮忙,尤其是我,有一段时间特吕弗和我为《艺术》写电影评论。此时,手册人已遍布所有的杂志,安德烈·巴赞正在为《新观察家》(the Nouvel Observateur)撰稿。
GP:这段时间你还想自己拍电影吗? ER:我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想法,我们时不时地尝试,但非常困难。我们用尽了一切办法,拍了一些业余电影,但是总体来看,这些电影都不是很成功,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摄影机都没有。我们找别人借摄影机时,他们要忙自己的摄影工作,结果,有时候摄影也非常差。我们遇到各种问题,我自己的故事与新浪潮的故事有关,至少在其中占据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大多数新浪潮人也是手册人。我们并没有以新浪潮称呼自己,是媒体弄了新浪潮这么一个概念。夏布罗尔最先开始,他自己出钱创建了制片公司,没有干任何其他的事,自己成功地拍了一部电影《漂亮的塞尔吉》。他非常担心,因为这部电影差点没能上映,如果没有上映,新浪潮的发展也许就到此为止了。但他成功地拍了这部电影,甚至还拍了另一部《莱斯·卡曾斯》。因为第一部电影打动了发放补助金的委员会,所以他得到了另一部电影的补助金,第一部电影放映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继夏布罗尔拍片后不久,特吕弗拍摄了《四百击》,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因为他已经用35毫米拍了短片《顽皮鬼 》。在那之前,他几乎是孤注一掷,因为他几乎没有钱,除了电影胶片什么都没有,希维特拍了《巴黎属于我们》,但他之前也拍过一部短片《杜伯格的政变》。我也拍了一些16毫米的电影,我的第一部真正的电影是1959年夏布罗尔的制片公司制作的,在《表兄弟》之后一年,就是《狮子星座》。与此同时,戈达尔拍了《筋疲力尽 》,但他求助于新浪潮之外的一位制片人,乔治·德·包瑞德,他就是这样认识了拉乌尔·库塔德。 我就是这样开始拍电影的,和称为新浪潮的这一群人同步开始。
GP:听说你最近在重新剪辑《狮子星座》,因为制片人最初发行这部片子时做了一些删减。 ER:是这样的,其实当时我按自己的意愿拍了这部电影,由夏布罗尔制片,但由于个人原因,出于家庭原因,他不得不把他的制片公司转给别人。新上来的制片公司经理不喜欢我的电影,认为这部影片太长,就把它剪掉了。因此,我一直反对删减版的《狮子星座》,但我没法将这件事告上法庭,我决定妥协,这个版本可以在各省分发,但在艺术电影院在国外只能放我自己的版本。事实上,这部电影只在艺术影院放映过,实际上我获胜了。Les Films du Losange(侯麦后来自己创建的制片公司)现在已经购买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如果我们找到这部电影删减版的拷贝,我们就有权销毁它。因此唯一的真正的《狮子星座》版本是时长1小时40分钟的版本,由Louis Saguer配乐。但据我所知,在伦敦放映的版本,与我们制定的协议相反,删减版是1小时25分钟,配的是勃拉姆斯的交响音乐。这根本不是我的版本,是制片人的版本。
GP:然后你开始道德故事系列,前两部都是16毫米电影? ER:是的,前两部都是16毫米。新浪潮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那些表现不错的电影人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但是没有取得太好成果的人,比如我和《狮子星座 》一样,就没法继续下去。所以我决定不管怎样都要继续拍摄,我决定找一个我喜欢但制作人会拒绝的题材,而不是对公众或制片人有吸引力的题材。在这里有人正在做他想做的事,拍35毫米的片子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制作了16毫米的电影。这样不用花很多钱,成本主要是电影胶片。我发现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演员,有人出于友谊愿意来和我一起拍片。第一部影片非常短,只有二十五分钟,第二部长一点,然后我决定制作第三部,就是《女收藏家 》,我意识到,只要你能节约胶片的用量,用35mm尤其是彩色胶片就不会花太多钱。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可以给我够用的胶片,我们用5000米底片拍了一部长2500米的电影 - 这意味着几乎是2:1的片比。 我就是这样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拍《女收藏家 》的。
本译作版权属于译者臭小子电影&树灌电影工作室,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