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娘溪厨房建造
2019.8.16 建造第一天。
郭老师的意思是每个组做出两个样板再来修改,没想到我们这些业余选手完全不管他突突突直接建墙hhh后面进行了评讲,以下为记录。
首先当然看我们组。


组内有个会计专业的同学,他学过售楼(笑出声),所以我们和老师说了很多我们的"伟大宏愿":比如因为向西且道路比较大希望更多通光;用木框架起窗框在内部用轮胎做窗;希望在内或外做个吧台;横向用绿色和无色透明的玻璃酒瓶做出内外交错的虚线;上面由于不用再考虑倾覆情况因此想用倾斜倒置的绿色玻璃瓶做出光影效果;由于有雨棚因此将顶端开放(只有我们组才有雨棚);希望再去收集一些未知的东西来做墙。
老师点评:做个吧台的想法还挺有趣的,有雨棚这一点选得真好(全场笑),想法很多,但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找到足够材料并且成功做出来还需要努力。
–––––––––––––––––––––––––––
隔壁组:


第二组用大石头砌出下面墙的想法与我们如出一辙,上面采用玻璃瓶在平面上竖向摆放的方式叠加以求光线穿透效果,其他部分还没有做更多考虑。对啦,这个作品叫“大白菜”,以底下石桩为土,上部绿色透明玻璃瓶交叠,形似大白菜。郭老师:好好味啊。
老师点评:
首先阿姨觉得四个组里这个组砌得最好,狗尾巴草给他们。
有村名提出这个玻璃瓶太矮,很易被小孩打碎,打碎了只要人靠近走过就易摩擦受伤,并且如果打碎了如何修复这堵墙?(郭子怡本来不太想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觉得这没什么问题不能因为这限制想象,说打碎了就叫小孩罚站,并且问能不能直接掏空再塞回去一个空酒瓶,当然得到否定的回答)(即使郭子怡不想考虑但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在我看来,做设计本身就是为了人服务,如果建造之外的使用和后续问题,该如何考虑,本该在建造之初或建造过程中就避免。这在我们组也是该考虑的,不能让孩子有机会把下面石墙当作攀岩爬上去,外吧台色彩和高度不能让人走过不注意就撞到,轮胎窗户应该是可开可闭的而不是一个大窟窿)
他们组内部那个玻璃瓶口其实能做得趣哇哇的,本来我在想如果做高一点可以利用伸出部分来挂东西,让它即是结构又有外面功能。没想到郭子怡也提出了同样看法,但他还提出,可以错开不同高宽度和高度,改变伸出长度,让它律动起来。听着就很好玩。
他们提出在保留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可能会做成体块斜坡状以增加高度。
在评论我们开窗时老师回过头说了他们也应该考虑一下开窗,不知道他们会拿出什么新想法。
–––––––––––––––––––––––––––
第三组


第三组的想法更整体,首先为了达到一定密度得以承重,将塑料瓶灌满水泥和沙子的混合物,其次为了整体及易于管理,统一采用瓶底向外,瓶口向内的方式交错垒起。
老师点评:
这是唯一一个采用统一物件做墙的组,在整体的基础上有没有考虑多一些变化。(因为也还没有太多其他想法,这一组老师也没有给太多的点评)
(但我其实对这个是否可行存疑,一个是塑料瓶在长期日晒雨淋下会变脆,作为楼房的墙面有一定的寿命需求,怎么去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其次,瓶盖是否能完全隔绝水汽,如果不能,进去的水汽会否和水泥发生反应膨胀撑破瓶子。再其次,这个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说塑料水瓶是旧物利用,那里面装满实质干燥的水泥和泥沙混合物(其中仿佛水泥为主,而我们知道,生产一吨水泥会释放约一吨二氧化碳),那这个“环保”是否真的环保)
–––––––––––––––––––––––––––
第四组


第四组更像是尝试性实验组,五米五的长度里分别用了垒石块,斜撑石块,砖块和黄泥墙。
老师点评:
用的材料和做法非常多,怎样去协调让它不那么杂。另外像黄泥堆叠是否满足受力能否支撑起来。
–––––––––––––––––––––––––––
这个过程里与建筑生的身份已经没有太多关系,小组六个人专业分别是会计,建筑,物理工程,医学影像,环境管理,商贸。其他小组还有飞机设计,土木工程,英文文学,城乡规划,社工,甚至是老年服务。多个专业的碰撞好玩很多,不会建筑生的固有思维比如要做得好看,比如我问了句墙厚有没有要求被郭老师嘲笑。大家会很务实:能不能建起来。其实这样很好。
在被问到一些专业知识比如水泥这样能不能时,脑中飞快回忆建桥时超人给我们讲过的关于混凝土的知识,那一刻特别想笑。想起他那句:“不能这么快就忘了呀,那不就白学了吗?”他说这句话时,我在纸上努力首尾相接hhh如果不是实践真的很快就会忘。带我们的村民在我们有一些数字上的疑问时往往就只回答一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