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是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是以小女孩的心境读的,羡慕三毛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荷西轰轰烈烈的爱情。
上周写作,突然提到了三毛这个名字,突然就想重温一下她的作品,就重新读起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写作的风格是很调皮可爱那种,她把汽车的车灯比作“明亮的大眼睛”,形容反派女人的装扮是“她脸上涂了五颜六色的化妆品”,把西班牙驾校试卷的字比作“外国蚂蚁”等等。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哑奴,哑奴是撒哈拉威财主家的一位奴隶,由于封建文化背景下,当地有权有势的人,只要在夜里偷偷去沙漠帐篷里捉人,捉住之后把他打晕,关上一个月后就不反抗了,从此奴隶的后代都是奴隶,哑奴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奴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耳朵聋了,嘴巴说不出话来,他比沙漠所有的“土豪”会的都多,他是三毛和荷西的朋友,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懂得感恩,三毛给哑奴的孩子钱,给他全家送补给品,帮哑奴疯了的老婆买布料做衣服,哑奴知道后,悄悄的把生菜放在他家门口,修补他们家呗羊群踩坏的天棚,送水洗车,刮大风替他们收衣服然后放在干净的袋子里从天棚丢下去。哑奴会给羊群接生,会做水泥工,等等…最终,哑奴被主人卖掉了,面临背井离乡的生活,他说“虽然他的身体不自由,但是他的心事自由的”,最终哑奴被主人卖到了很远的地方,离别那段三毛哭了,我也哭了…
三毛有一种情怀,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侠女情怀,他不辞劳苦的开车送沙漠步中履蹒跚的老人回家,她用阿司匹林和维他命个给当地人治病,她拿来家里最好的事物招待来做客的客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和信天主教的沙伊达做朋友…
这篇文章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可是我的水平有限,很多点写不出来,总之,我要学习三毛的善良,豁达,热爱生活,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我要珍惜我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工作,学习。这本书,我还会继续去看,继续学习,我要在下次的时候写出更深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