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记|是枝裕和,平凡生活的观察者
是枝裕和,一个作品在三大电影节闪耀的电影导演,但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个日本社会的观察者。
简介

1995年,是枝凭借着处女作《幻之光》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早期的是枝裕和并没有完全确立自己的风格,在他本人看来《幻之光》就像是热爱电影的学生完成了毕业论文一样,因此,也是迷影的他对前辈导演的一些模仿,譬如:侯孝贤,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维克多.艾里斯,莱奥.卡拉克斯。
当年他选投威尼斯也是侯孝贤的建议,因为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是枝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导演。因为拍摄纪录片的缘故,能跟自己的偶像结交,并且获取行业相关的建议,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现在回看《幻之光》,里面形式主义的内容确实是现在是枝已经摒弃的东西。早期没有找到自己风格的是枝也是纠结于形式与影像,喜欢用一些倒影,燃烧之类的意象。《幻之光》里的逆光,磅礴的超大远景莫不是如此。



时间来到了1999年,纪录片出身的他用写实的手法拍摄了《下一站,天国》。不想被小津式束缚的是枝裕和,便拍了一部恩斯特.刘别谦的《天堂可以等待》这样具有天堂元素的作品。影片中的人们来到天国和人间的中转站,回忆自己生前最值得记忆的时光,并由工作人员拍摄成电影,成为天国唯一的留念。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样一部虚幻与现实对撞的电影显得有点难以融合。平淡到温柔的一部电影,这一点也成为是枝后来的一个标志,所有的戏剧冲突到他手里都能化为生活化的平淡。总而言之,《下一站,天国》是我个人最不喜欢的一部是枝。

为了更接近了纪录片风格,是枝继续用手持拍摄出了《距离》。
灵感来自于奥姆真理教的地铁毒气事件,无灯光,甚至无配乐。在纪实的同时又在意影像,于是便了这个《幻之光》和《下一站天国》结合的产物。

直击人心的社会派作品,在翻找资料时才知道这部作品没有详细剧本,很多对话都是演员临时发挥,这也是为什么如此贴近生活的原因吧。人们的距离感,接受信息的不对称性,迷失于社会的那种寂寥与失落都是导致被煽动甚至犯罪的原因。
片子最后的一把大火把之前模仿他人的是枝裕和彻底给烧掉了,接下来的《无人知晓》,他开始正式确立自己的风格:轻松克制,去除了复杂的调度,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生活中那些点滴情感。将纪录片完全融入剧情片中,将矛盾冲突也给消隐进了生活日常。
跟《距离》一样改编自真人真事,被抛弃的孩子要独自面对这个社会。在确实风格的同时沿用了视觉上的一些效果,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沉重的气氛吧。

在06年,是枝拍摄了古装剧《花之武者》
本以为古装加生活化会很沉闷的一部片,没有想到是是枝最有趣的一部电影,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小人物,改编了日本有名的四十七士物语,一些文化冲突的桥段很逗趣,导演也以此表达对传统武士道的不认同。
说到是枝家庭剧中的老母亲形象,我想,首先浮现在脑中的自然就是树木希林老师。母亲的离世,促使是枝拍摄了《步履不停》,也是树木希林首次出演是枝的电影,两个人也结下了如同母子的情谊。
下面摘选树木希林去世时是枝悼词的一部分,管中窥豹,看看他对树木希林的情感:
就像再次失去母亲一样,好像陷入沼泽一般悲痛到难以自拔。您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特别
还有树木对他的关心:
因此每次电影公映的时候,他就会打电话给制片人询问我电影的票房表现“哦,会拍下一部啊。太好了,太好了”。如此这般,就像一直担忧没有出息的儿子的母亲一样,这样的关照电话,一直持续到我的最新作。
《步履不停》缓缓的柔情,完完全全的生活气息。如果说小津是在拍人,表现人,那是枝真的是在拍人背后的故事。这种生活感也是国内影迷爱上他的原因吧!
特别有趣的是是枝喜欢用极度展现生活感的空镜,这也从他第一部作品一直贯穿到现在。

拍生活的是枝再一次跳脱到生活之外,拍摄了一部漫画改编的《空气人偶》,色情也是日本人的文化之一。
不过这部影片不是想要讲述情色,一个充气娃娃活了过来,意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裴斗娜饰演的充气娃娃,剧中的人物其实都在探寻着生命的意义。
迷影的是枝这次在电影中开出了一家录影带出租店,狠狠地致敬了一波自己喜欢的导演。


接着又是一部关于孩子的电影《奇迹》
这应该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是枝,怀揣着梦想和念想的孩子踏上旅途,最后当汇集在一起看着九州新干线交错的瞬间,这就是最大的奇迹了。比起《无人知晓》的孩子们,他们已经很幸福了,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要坚强的继续。
《如父如子》又是一部把我整哭了的是枝
一次孩子的错抱,聚焦于两个不同阶级的家庭,不同的教育与生活模式,一次二元的对立,是选择血缘还是陪伴?两条线的转换对比强烈,关于爱的给予和选择满满当当的都呈现在电影里了。
在《如父如子》之后,是枝继续与摄影师泷本干也合作打造了网红款《海街日记》
四个女孩子的家庭,镰仓的海,一切都是那么的甜美清新。很美,所以能成为爆款,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一部特别好的是枝。没有一个表达的重心让这部作品有些失衡,少女的心境抓得很稳,每一个女孩都各有千秋。
每一部的是枝都是讲完了故事,保有了完整性的同时,又会对后续他们人物的生活产生期待,这也是他结局的魅力所在。
回归到《步履不停》,是枝又做出了一部类似的《比海更深》
这一部更深沉,更无奈,也更隐忍。你可以说它是破碎版的《步履不停》,但其实在某方面它又是圆满的。在我看来比《步履不停》更加成熟,更加的一往情深。
让我意外的是在《比海更深》之后,是枝竟然一反常态,拍了一部犯罪类型片《第三度嫌疑人》。
悬疑成分很足,不过并不是本格,而是社会派,甚至还跟司法打上了关系。这也就解释得通了,是枝永远是在讲人与人的情感,讲那些故事,把镜头对向社会,表现大环境的特点。
这部跟《花之武者》一样,太反是枝了,所以评价不太高。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是枝,细节程度跟他之前的生活剧一样,很多,甚至细思极恐。而且这一部的是枝还用起了隐喻和符号,真的是活学活用的导演啊。
风格上的低饱和度,这一部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镜头意象和构图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突破。
在大家以为是枝要转型的时候,他又带来了《小偷家族》,并且一举摘得金棕榈。
这部跟《海街日记》一样成为了爆款,但也是我不太喜欢的是枝,讲了那么多的血缘关系,这次是枝对准了之前就想讲述的羁绊。
这个不那么日本的日本人反武士道,质疑日本传统的孝义,对世界不同地区导演的喜爱让他一些电影在影像上有股欧洲味。但同时他也是很日本的日本人,樱花,烟火,团地的公园,海水,吃食。轻松的抓住日本人的常态,并且温柔的融入影像,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承载着强烈的情感。
在他的影像里,有破碎的家庭,有错位的家庭;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貌合神离的家庭;有情亲血缘的牵绊,有团结共生的羁绊;有悲有喜,有成长也有解脱。
我们太缺少一个记录观察我们生活的导演了,他不带任何色彩,通过一个个人背后的故事去剖析这个社会。他是无微不至的观察者,他是这个传统社会的继承人,同时又是国际化现代体制中的清醒进步者,正是如此在他的电影中有很多的二元对立。
同时他也会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正是这样细腻的他才能拍出无法复刻的作品。
评分
我心目中的13部是枝排序:降序
奇迹(五星)
如父如子(五星)
花之武者(五星)
比海更深(五星)
步履不停(五星)
这五部五星从故事来看,完成度都是比较高的(花之武者和步履不停稍微有点欠缺),而且真的是完全是枝裕和风的。
无人知晓(四星)
幻之光(四星)
第三度嫌疑人(四星)
小偷家族(四星)
空气人偶(四星)
海街日记(四星)
显而易见,这几部的完成度都较低,但在影像上有些风格,算是回味比较浓的几部(无人知晓除外)
距离(三星)
下一站天国(三星)
一个不太成熟,一个是在太闷。特别是下一站天国,原谅我爱不起来。
音乐
是枝裕和的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简单,静快,柔软,明亮的配乐。下面推荐一些ost:
比海更深主题歌↑
比海更深重要插曲↑
上面这几部的配乐是我特别喜欢听的,当然其他的也不错,就不多举了。
背景资料来源:
知日40期是枝裕和特集
北京青年周刊2018.34期是枝裕和采访
知日人物:是枝裕和悼念树木希林
——————————————————————————————————————————————2019.要丸
B站:抖歌要丸
微信公众号:新世纪恐龙照明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