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陪你。”
昨天回家,十三个小时的汽车颠途,遇到一对母子,今日难忘,记录下这段平凡而真挚的温情。
娘俩的位置并不挨着,男孩儿在我左侧的下铺,母亲在我旁边的上铺。母亲是见识不深,主见也不强的那种小女人,遇事总与儿子商量。男孩十一二岁的样子,微胖的小身板,已自觉承担起男子汉一般照顾妈妈的责任。
下午,男孩儿睡在我左边的位置,一路安安静静地。后来心疼妈妈爬上爬下,主动换去睡上铺。后来他妈妈晕车呕吐,他许是睡着了,没有动静。醒时下来得知此事,懊悔不已:“我怎么没有听见?你问别人借了袋子了吗?”
男孩总要跑过来与妈妈挤在一起。卧铺很窄,无论如何也挤不下第二个人,男孩于是与妈妈前后坐着,从背后环抱着她。
男孩很怕等,候车厅里,车来晚了,他问:“妈妈,如果车一辈子也不来了怎么办?”
他妈妈耐心地回答他:“不会的,一会儿就到。”
却等得不浮躁。晚上七点钟,司机仍不停车用餐,每到一处服务区时,男孩儿便从床上跳起来,兴奋地说:“要吃饭了!”片刻,妈妈告诉他只是司机中途上下客,并不吃饭,他于是复又坐回去,安安静静地,并不闹着追问“什么时候才能吃饭”,或是“如果一辈子都不吃饭了怎么办”。
八点钟,终于到了停车休息用餐的地方。男孩儿兴冲冲地带泡面下车吃,他妈妈犹豫说:“师傅说下面没有热水,不带泡面了吧。”男孩却坚持:“带着吧,万一有热水呢,要是没有,咱们再带回来。”
无良商家不供热水,他终于没有吃到泡面。他虽惋惜,也并不觉得什么。
她又呕吐起来。
那男孩听到,一下子从上铺滚翻下来,给她递过袋子,又穿行于拥挤的走廊上给她接来热水,在她身旁坐下,依旧那样环抱着,说:“妈妈,我陪着你。”
她却说:“不用你陪,你在这儿我更难受了。”
他却不走,使劲抱着妈妈,以为妈妈只是嘴上说着不要。
惹得她烦了,撂出来一句狠话:“你再这样,我走了。”
他于是赶紧松手,倚向身后的靠背,给妈妈腾出空间,却是无论如何不肯走的。
想起上车前他的那个问题,“如果车一辈子也不来了怎么办?”
我想,若是由他来回答,他会说:“妈妈,那我就陪你等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