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与“清明”
最近看的一本书里写了这么一句:“做人最重要的,一是豁达,二是清爽,这样才能心境完整”。
“豁达”是我最想要达成的一种心境。
我翻开之前的日记,不止一次提到“豁达”,我曾经写道“最近这几年,我尽量多做事,多见人,想着多多磨练自己,但还是没能让自己豁达,开明!”,“我想只有遇事豁达的人,才能不乱费心思,心中才会清明,自在吧!”…。
也许还是修行不够,心境未达。“豁达”于我依然遥不可及。
对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和让你不愉快的人,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遗忘,但很难原谅。再见到那类人,再遇到那类事,我不可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依然用一颗“赤子之心”去拥抱它。 就像牡蛎会把进到自己身体里沙子用真珠质包裹起来,让它不能再膈应到自己,但沙子还是存在的,牡蛎并没有把它消化掉的能力。
这跟我的性情有关,“爱憎分明”,“有态度”的天蝎,修炼不够,只能与“豁达”无缘。
我自知没办法到达“豁达”,但我尽力做到“清爽”。其实我更喜欢用“清明”一词,我把它理解为“清爽”与“明亮”。
“明亮”这个特质很大程度是天生的,有些人小小年纪,毫无阅历,却能“心如明镜”,而有些人历经繁华无数,内心却还是“一片混沌”。跟“悟性”有关,不可说也教不得。
至于“清爽”,与个性有关,但也有一些技巧可言说。
我自觉还算是一个清净爽利的人。一来,我本就是爽利的个性,喜欢就是喜欢,厌恶终归厌恶,喜欢就亲近,厌恶就疏离,之间的“缓冲带”几乎没有。最近这几年,我才渐渐的把“缓冲带”扩大,多存了些“还好”,“再说”之类的心思。
再者,“行走江湖”的这些年,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自在,我多多少少还是提炼了一些技艺。稍作分享如下:
一,不将自己置于复杂的境地。在复杂的场合,人容易被集体意识带着走,想要发挥个体的智性是很难的。而且,我自知能量有限,不足以影响集体意识的导向,又不想违心跟随,这种场合下,我会很尴尬,所以,我会尽量远离这种场合。
二,与人交往,尽量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或许身份有贵贱,财富有多少,但是在灵魂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我不需要你同情,也不用你高看,用平等的视角相处对谁都好。
三,不与“贪”,“嗔”,“痴”,“傻”的人交往过甚,不是功利,而是这样的人会逼着你说谎,逼着你犯傻,最后做出违背初心的事情。远离这样的人,或与他们的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你才能做最真的你,一直做你自己。
四,要勇敢,有问题,直面面对,不逃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行动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对于一段不好的关系,如果还有机会,就努力找方法去改善,即便最后失败了,也没有遗憾,洒脱的断开就好,你要面对的始终是自己的心。
五,尽量不做亏心事,我之前写过,对于一件事,选择做与否,我的权衡标准是“心安”。正所谓“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每天都能够“心中无事入梦乡”,是我的目标。
…
再回过头来看,我说过“或许只有遇事豁达的人,才能不乱费心思,心中才会清明,自在吧!”,但是,想一想,“清明”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豁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