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同性之爱
在古代希腊城邦社会,男性与少年的同性之爱不仅被接受,而且尤为受到推崇,被视为古希腊文化的标志,这与当时的诸多社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希腊的男性和少年同性之爱用“pederasty”来指称,是古希腊语中pais(boy)和eran(to love)的合成词,表示一种社会习俗,在古希腊这种同性之爱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贬义色彩。而“同性恋”一词是在19世纪末精神病学的发展中出现的,当时被当做精神病的一种。

男性与少年同性之爱,主要流行于悠闲的传统氏族贵族和富人之间,它不但被接受,而且还颇受尊敬,甚至当时有大量与之相关的诗歌出现,例如忒奥格尼斯流传下来的1388行诗句中,最后的158行都是描写男子和少年之爱的:
“哦,美丽的少年,
既然塞浦路斯女神赐予你优雅的风度,
你美丽的形体又为众人所倾慕,
那么就听听这些话吧,
把我的感激之情置入你的心中,
你要知道男人承受爱情是多么困难啊。”
有观点认为这种同性之爱,起源于古希腊早就存在的一种男性成年仪式,而这仪式的内容就包含男性之间的关系。古希腊中的一些神话似乎影射了这一点,比如宙斯和加尼米德的故事、波塞冬和珀罗普斯的故事等,但是神话毕竟不具备考证的价值,不能作为真实情况判断的依据,

而这种同性之爱的在古希腊社会的兴起,原因之一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古希腊早期曾经鼓励人口生育,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激增对当时环境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古希腊对同性之爱持有了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古希腊男女两性之间的隔离造成的。古希腊社会观念中对女性存在歧视,女性公民没有独立的行为能力,需要依附于男性。她们在经济上没有自主支配的权利,不能自行处理任何以自身名义获得的财产,例如继承的遗产等。古希腊的少女都会与少年分隔开,圈禁在家中跟随母亲学习持家技能,与外界毫无交流。这种男女地位的不同,使古希腊社会的男性有着明显的优越感,他们乐于追求具有同等地位的男性对象。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教育。在古希腊家庭中,母亲通常文化程度较低,而父亲则热心于公共生活,内部教育比较缺失。而男性与少年的同性之爱,作为其中的年长者有义务照顾年少者,从而使年少者参与到社会关系中,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这种以教育为目的的男子与少年之爱才是被认可的和高尚的,若出于其他目的,是应当受到严厉批判的。
第四个原因,是由于战争。古希腊的军队中,已婚士兵住在兵营,几乎见不到自己的妻子,但有史料表明,士兵有时会带着他们的少年爱人去打仗。古希腊的军队认为,这可以激发士兵的勇气,提高战斗力。
在当时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同性之爱的盛行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在当时古希腊人的眼里是自然而且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