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而绝望的碌民
张晓晗TOP5的瓜,从微博吃到了知乎。近来,似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微博或其他平台引起波澜的热点,会随其后在知乎引发讨论。知乎的娱乐化日趋显著,而关于F轮快手与百度的资本加入,不知未来会有何改变。
不认真的总结——大家的热论大概有这样几种声音:
1.戳出张小布尔乔亚式的做派,充其量算是个中产或小资的阶层,但自身定位不准确,妄以为已经进入上流社会;
2.面对生活的屎尿屁,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张的表现是被虚荣的假象欺骗后所展示出来的短暂崩溃,其实也很正常。舆论所指,成为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3.才华与情商,张都没有。人品与本事,都堪忧;
4.抨击张与之老公歧视穷人的上下等观念。
对张晓晗并不十分熟悉,仅就略看过的只字片语有感——发现她的风格确实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姑娘倪一宁,一种很对小镇青年胃口的文风。过去几年的某一段时间里,吃过倪那一套。毕竟,“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有一点不一样的女孩”真的很吃“精英生活体验+日常接地气的苦水倾诉”这种矫情文字模式。但经历过那一段时间,有一点成长后,抑或看过一点社会学或哲学后(也许是这个产生的作用),会很容易识破真相,开始打破对这种格局人设的共鸣或仰望。
其实最近心里总有一些感慨,感慨自己的局限与无知,也感慨张这样才华的人也能够成为作家并且赚到钱,而同时我还远远不如她。每一天都因为无知而感到人生无望,但依旧懦弱地苟活。
近一年,休闲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有时算是达到废寝忘食之地步,但是短时间的努力并不能带来什么质的改变。阅读能力与时间精力有限,所读之物也不够深入,这都是多年厚积的结局。我感觉自己过于贫瘠,想要记录个年中总结,写完也觉得食如嚼蜡,连记录本心都做不到,简直如荒漠般的头脑。每一个看似斗志昂扬的日子,都常常被这样的情绪击落。近来,也感到自己身上的刻薄习惯与包容性之间的矛盾。因为无知而刻薄,因为无知而渴求包容性。
截至目前,过着看似“充实”的生活,实则无坦荡可言;看似平静而温和,实则戾气并未减少。
孤独而绝望的碌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