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人生活的重点
今天我姑姑微信我。她跟我前领导谈了谈。讲我一白遮三丑。做人有问题,只是教书成绩好掩盖了这个缺点。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因为成绩是客观的,无论怎么去看待,成绩这个东西不会变,而做人是很主观的一件事情。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认真对待这种事未免太不珍惜自己时间,有这种思索为什么别人对我有意见?诸如此类无聊问题的时间,不如拿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慢慢我能够理解我姑姑,因为我姑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小县城,休闲娱乐没有,想追求事业没有门路,想追求点情爱已经结婚孩子都有了。精力没处打发,只能够把时间花在这种话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结来纠结去,一天很容易就过了。
我老家人很喜欢讲这种言论。书读的越多越坏事,那些博士生不懂生活。书读得多不会做人。
就好像每次高考之后,受到讨论的永远是语文作文题一样。并不是生物化学物理不重要。而是他们只懂语文。只能够讨论语文。你想想看,生活层次这么低的人给的建议,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好建议呢。
他们讲那些念书多的人是书呆子,实际上陈景润作为一个数学家,懂得给江青写信讨好左右两派。高智商的人方方面面的人都比低智商的人成功。他们在生活方面挖苦数学家,第一,因为他们只懂得人际关系,不懂得数学,只能够从这点评价,第二,他们不满别人比他聪明,自己智力有限无法超过,只能过过嘴瘾。
经常微博上一些kol很鄙视小地方人。觉得他们看不清生活的本质,分不清楚话语掩盖下的真相。其实真正到了那个环境,只有混沌,只有消遣。
这对我而言只是一个警钟,虽然我连下个月房租可能付不起,但我宁愿做兼职也不要回老家,我知道老家一切靠关系,上面很厚的天花板堵住我。我认为大城市很艰难,回老家只会更难。在这里职场受了气还能回出租屋缓缓,回老家职场受了气回到家马上就得受爸妈气。他们会埋怨我不会做人,不会讨领导欢心。其实升职哪里只是简单的讨领导欢心这么简单。不过他们没有别的门路和方法,只会一味的死逼我。
中国式父母,希望只让子女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马上就能考名校。毕业后进入大企业拿高薪每月给爸妈打钱,低投入高产出。如果子女高中毕业后想从爸妈那里得到多一点支持,马上拿美国过来堵我的嘴巴:人美国人,都是18岁自立,不拿父母一分钱。
只有父母有资本的人,才适合回老家小县城,父母没资本只能靠自己,大城市才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