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朱光潜
开场话:
在这种时候,我总是提心吊胆地念着你。你是在惨死者之列,还是已经由党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了呢?在我的脑际盘旋的实际问题都很复杂错乱,他们所引起的感想也因而复杂错乱,现在的青年不应该再有复杂错乱的心境了。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生净化,要要求人生美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是密密无缝的利害网,难以超脱,而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者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作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做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一、实用者的态度,科学家的态度,画家的态度。
古松并非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个人所见的古松形象即是自己性格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在于天生,另一半在于人为。
实用的态度,意义大半都起源于实用。这便是木商对古松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即是客观理论的,抛弃自己的成见和情感,科学的理论可作用于实用,可并不以实用为目的。从实用的角度看,许多艺术家都是不太实用的人,那又何必谈美呢,本有美的嗜好而无美的追求也是一种缺乏,属于精神上的饥渴。从美感的体验中,可以体味到人精神的自由。
二、平淡无奇的东西,让距离、雾、雪、月蒙上一层白纱,便见得美丽。本地人觉得不过如此的名胜,外地人却更能领略到他的美。农夫烈日寒风中的耕作,必不像诗人笔下田园生活的闲适。而童年时的苦闷和境遇,日后又会成为回忆中的美好了。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要摆在适当的距离外去看。远而观之,从实用世界的角度跳开。无所为而为。避免实际生活中的联想,不受实际问题的牵绊。避免成为占有欲的奴隶。
距离不可以太近,也不可以太远,比如王渔洋的《秋柳诗》,亡国之情距离世人太过遥远,而对当时人又太近,容易使人自伤身世。
革命文学,把艺术硬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艺术和极端的写实主义并不相容,现实使人忽略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若干的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不易使人误以为这是实际人生中的一个片段。使艺术和自然中存在着一种距离。
三、庄子秋水论鱼,以己度人,凭自己的去经验去推测,拿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去比拟。
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真正的美感经验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此时很难分辨出所生之情感到底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物的。
书法可列艺术,可表现出性格和情趣,把字在心中所引起的意象移到字的本身上面去。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趣密切相关。美感经验有陶怡性情的功效,不知不觉模仿起物的形象。美感经验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
四、美感起源于形象的直觉,意象和实际中存有距离,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去作用,在观察它时,处于物我两忘的状态。弗洛伊德、文艺是性欲的表现,俄狄浦斯,无意中弑父娶母,代表的是子对母的性爱。厄勒克特拉,替父亲报仇,象征女对父的性爱。享乐主义,快感原则。
美感所伴随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只是心神领会,无暇他及,而后才能回忆。
五、文艺思潮中,形式和内容的争辩。内容派,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文艺的价值依据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即题材的重要和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哲理诗,宗教艺术,革命文学,侧重于文艺的内容和文艺的无关美感的功效。 形式派,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画中是否存在有 表意的成分,只注重其颜色,线纹和阴影,而不问其中有何故事。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联想。美感起源于直觉,不带思考,而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自然的倾向或许不是美感,因其持有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外而追求其余的价值。
六、误解,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是欣赏。考据学,考据所得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而并非欣赏本身,了解是欣赏的预备,而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就欣赏来说,版本来源生平都是题外事,因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而额外注意到这些问题,则离开了形象本身。而就了解来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则分外重要。
批评学者,1,以导师自居,习惯于发号施令,以为只要遵守教条,就可以创造出好作品。2,以法官自居,以一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 导师和法官常常融合在一起。3,舌人,功用类似于翻译,将外语翻译为本语,剖析作者性格,时代环境和作品意义,功用在于帮助了解。4,饕餮者,印象主义的批评,舌人的批评是科学客观的,而印象派认为批评应是艺术主观的。印象派的批评可说是欣赏的批评。而遇见一个,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说出道理,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数有一种距离,我和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能看出美的形象。
美是物所固有的,然而却无有公认之标准。美是心的产品,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物,因为无我即无由看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美与自然的关系,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经过了艺术化,成为了你的作品,而不复生糙的自然。情人眼里出西施,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的自然。
八、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也无分美丑,美丑是欣赏者凭自己的性分和情趣看出来的。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人物都以常态为美。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完全照实在描写,而艺术的最高目的既然只在于摹仿自然,自然本身既然已美,又何必再有艺术呢,再且美丑是相对的名词,若以为自然全体尽美,看自然时便没有美丑的标准。 理想主义和古典主义通常携手并行,古典主义最重类型,即全类事物的模子,把普遍性画出来,摒弃个性,富有代表性,体现出事物的常态。
艺术的生命在于具体的形象,忌讳的就是抽象化。理想主义只是一种精炼的写实主义。自然美可以化为艺术丑,比如毛延寿和王昭君。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融自然丑于艺术美,可使美者更见其美。艺术的美丑不同于自然的美丑,而艺术的美亦并非临摹自然的美。
九、一切艺术作品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但创造却不全是欣赏,欣赏只需能看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需再进一部,把意境外射出来。艺术带有社会性,需要可以进行传达,艺术的风尚一半是作者造成的,一半也是社会造成的。艺术既要借作品去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共赏同乐,则需要一定的技巧,要研究他借以传达的媒介,也要研究应用这种媒介如何可以造出美的形式。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恰能融合一起,这种融合就是美。
十、使用想象,在心里唤起意象,诗做出来要使人懂的,就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验证,用以往的经验来验证新体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艺术即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并非无中生有,仍用已有意象却加以信配合。创造即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艺术不同于哲学,抽象的概念要在艺术家脑海中翻译成具体的意象后再表现于作品,具体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创造的想象可分析为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象征的最大用处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
十一、诗人在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分想和联想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无法解释作者无法独独选择此意象。联想并不是偶然的,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应融为一气。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要在霎时间变成那个人,享受其生命,领略其情感。
功夫随从点睛看出,却要从画龙开始,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而非细轮枝节。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对出于己者跳出来观察,出于人者钻进去体验。
十二、音节是往而复返的,因为其情感也是往而复返的。章句长短和平仄交错及韵一样,都是顺着情感的自然需要,情感是心感于物的激动,和脉搏呼吸等生理机能都密切相关,最初的诗人无意于规则而自合于规律,即为自然律,而后则成为规范律。
艺术上通行的做法是否可定为格律?绝对的肯定和否定都不免有流弊,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由自然律为规范律再变为死板。闻风响应者得其行而失其神,流弊渐深,反动随起。一部艺术史即为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创造不能无格律,而只遵守格律也决不足以言创造。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艺术是情感的返照,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创造的本能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意为求新奇然实则归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都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从束缚中挣扎得到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
十三、艺术上的摹仿最重要的是技巧,一是传达的方法,一是关于媒介的知识。临摹实地观察书法家的习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媒介即为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
十四、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能否利用遗传和环境的机会,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灵感的三个特征,突如其来的,不由自主的,突如其去的。灵感是潜意识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能有深厚的修养。
十五、人生是多方面而却互相和谐的整体。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艺术是情趣的体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于人生,离开艺术便也无所谓人生,凡是创造欣赏的都是艺术的活动,而无创造新生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每个人的生命史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成器与否,全在性趣及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一篇好文章应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篇文章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而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文章忌俗滥,生活亦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俗,难免东施效颦。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艺术的创造之中都需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如此认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主张对人生的严肃主义。
看重一件事物,他知道执着。看轻一件事物,他知道摆脱。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伟大的人生和艺术都要同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伦理的价值是实用的,有所为而为,美感的价值是超食用的,无所为而为。至高的善在于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人越能摆脱肉体需求的限制则离神越近,而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称为最上的理想。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没有隔阂。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越丰富,生活越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