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还是要讲给自己听的
“如果主要是要与众不同的,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向平庸看齐。” 下班路上,我的大脑里总是浮现这句话,然这正是缘起于今天的1-1。
最近的自己,一直很焦虑,很不安,也许这可能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而我却一直没有意识到,直到同学对我说:你真的很焦虑。
是的,真的很焦虑。很多次下班之后,我都是自己一个人躲在房间哭的稀里哗啦,有时还是一边电话一边哭,几乎通话时间有长我就哭了有多久,期间自己的情绪反反复复,起起伏伏。但是我却讲不清楚我为什么这么不开心,说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一度以为我自己是个内向的不喜交际的人,直到最近我疯狂地进行各种心理测试,原来我真的不是什么内向的人。可是曾经的活泼外向,现在都去哪里了呢?现在的我,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我真的很害怕去处理这些事情,但是我又很希望我是被接受的,被认可的。这可能是自己这一路走过来太过平坦和顺利,在别人眼中可能就是那个从小到大都羡慕着的别人家的小孩,总是那么的光鲜亮丽。可是光鲜亮丽背后的辛苦呢,谁人知晓?
想起前几天看的《风平浪静的闲暇》,里面有一个剧情,讲的是女主和前男友一起去海洋馆看到的一个场景,在一群朝着同一方向游的鱼群中出现了一条往反方向游的金枪鱼。那一瞬间,屏幕外的我却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紧接着就哭了。不知道为什么,是为那条鱼的结果担心,还是羡慕它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抑或是羡慕它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该怎么走。可能都有吧,也可能我希望我是它。
其实今年做了很多改变,去学画,去健身,去看书。当初去学画画,并不是我喜欢,而是这个我不擅长的。期间,学了2个月素描的我,被一个第一次体验绘画的人指点教导了很久,且不说内心的尴尬程度如何,但是我知道对于画画,我真的没有太多的天赋,有的也就是勤能补拙吧。当时的想法很天真,觉得如果我能把我不少擅长的事情都能做好,那么现在这一切都是我可以做到的,毕竟这一切都是我熟悉的。去健身,是因为自己身体真的越来越不好了,也可能是年纪大了,动不动就各种小病缠身,当然还有失眠。说起失眠,主要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第二天的到来,那种恐惧感,让我选择清醒,然后假装这一天没有结束,哪怕闹钟已经显示00:00。真的,不想自己逼上眼睛,睡了一觉,起来就是第二天,一个新的开始,但我内心深处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哪怕早晨阳光灿烂。去看书,讲真,我一点都不想学习,我喜欢的状态是懒在同学家的沙发上,饿了吃,困了睡,无聊时翻翻杂志,看到好玩的东西和同学说说,没有手机,没有喧嚣。而每次需要快到1-1之前的那个周末,我总逼着自己去各种看书,各种获取新知识,因为我不想自己被自己某些狭隘的想法束缚中,总要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可能这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对自己说,要换位思考,可能很多时候想法中夹杂了自己的意识,却不自知。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可我却是最近才知道,我以为我一直是一个秉承“做了比做好重要”的人,然而事实上,我是一个“做了便要做到最好”的人。有点想笑,却有点无奈,我一直以为我的要求只比别人高一点,而事实上,这可能是他人自身要求的百分之一百二十甚至更高。曾经打趣过,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是100分,对于他人的要求是80分,而他人的自我期望却可能只有60分。然而事实,可能更夸张。
其实,我经常为这20分的差值自责,总觉得自己要求太高,但有时候又安慰自己这是一个拥有工作经验的人应该具备,如果是一个职场新人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我忘记了,不是所有人都是和我一样的。我承认,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打鸡血喝鸡汤的人,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但是我不能说我这样的人是大众普遍存在的,明明工作了5年多,很多时候却像初出茅庐的人,不知道哪里来的激情和斗志,浑身也有使不完的劲。我真的需要学习怎么样真正地去换位思考,虽然是长路漫漫。
其实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这么折腾有意思吗?归于平淡,好像也不错,和大家一模一样的,平平庸庸的过完这一辈子。但总觉得不甘心,或许也是心有不甘,才选择这样吧。但是在此之前,我觉得我需要和自己和解一下。长久以来,我一直明白一件事,我不喜欢的的外部世界往往也是我对自己最不喜欢的部分。不是故意争锋相对,可能就是单纯地想要去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自己不喜做斗争吧,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看着像一场闹剧。学会好好爱自己,和自己和解,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努力的。
虽然觉得这样的自己,很孩子气,很无厘头,可是,发现了问题总需要解决的,不是吗?何况这还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