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by豌豆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大部头,将近700页是书籍。当初买来这本书的时候老公还特别诧异,觉得我竟然愿意买这种大部头,并质疑我能看完吗。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我确实没有跟上成长会的进度把这本书读完。但是我还是看到了自己肉眼可见的成长。比如心理学的书籍阅读我只坚持了两个星期,后来的《院士思维》读书作业到目前为止我完成了大部分。对于别人来说都没有达到及格线,但是对我来讲就是一次很好的进步。我下一步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完成《院士思维》剩下的任务,还有就是完成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争取能进入营销群里进行读书和学习。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这种小白也有可能去理解心理学的部分知识。我觉得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一定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子,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这本书共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让读者体会不同的阅读乐趣。“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最新的、最准确的、最能被理解的论述”这是作者对读者说过的一段话,道出了他们写这本书的目标。 该书序言提及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内容丰富,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什么学习心理学以及学习心理学的目标,同时对历史和当代的心理学观点做出对比,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充满憧憬。第二章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要科学且客观,遵守道德,信任理解,心理测试的行为观察法和自我分析报告等诸多方法。第三章“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要想了解心理学需要从生理上客观的认识人和动物,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感性加理性透彻的体会心理生理的联系。第四章“感觉”,具体介绍人体感官对心理变化起着很大的作用,分析介绍我们平时感官给予我们的信息。第五章“知觉”,人体本身对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给我们提出一个形象的问题“你如何接住空中飞行的球?”。等等。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等等。这让我发现,原来,我们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还有这本书和现在大学里的书籍《心理学导论》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知识点。比如:之前我自己也读过《心理学导论》,但那一本毕竟是专业的教材,里面的内容并不如此书趣味性强,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心理学小白而言,这本书更适合我,也更贴近我的生活。比如文中的一个小专栏“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提到了“你是晨鸟型还是夜猫子型”。文中提到了一个结论就是晨鸟型的学生在一些测量方式中表现出更强的社交能力--比夜猫子型的青少年更少报告注意问题和攻击行为。这类结果支持了夜猫子行学生具有一种“社交时差”的观点。因为夜猫子型学生是被闹钟叫醒,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总是发生在于个人节律不同步的时间段。缺乏同步性对成绩和行为都有负面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心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心理源于我们的本身,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我们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从中我们学会如何思考,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本书不是百科全书,但是它能指引我们通向人们心灵之门的道路。书里每章生动有趣的发问,形象具体的案例,名词理论的分析与介绍,还有重点关键术语,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些都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学习心理教育这门专业。
直至现在,我仍然无比后悔当初没有跟上成长会心理学的读书活动,我真心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但是多说无益,毕竟时光无法倒流,我也无法再去体验当初几百人一起读心理学书籍时的感受,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成长进步。如果硬要说成长进步,那估计就是以后能保持警惕心,争取在以后的读书活动里不掉队。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