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张如一:步子迈开,跨出去

今天在老家,现在在老家的院子里。
早起有布谷鸟的叫声,门口有条河,也有河水流水声。
距离上一次回来应该是2年前了吧。
每一次的感觉是人越来越少,都出去打工了。
往前推10年,村子里住了应该有3.4万人,当时煤炭行业蒸蒸日上。
整个村子里面就是一个煤矿。
一家已经60多年的国营煤矿,应该是爷爷辈传下来的。
当年名副其实的铁饭碗,想的无论如何,肯定把这一代人可以养老。
谁能想到去年,政策影响,一下给关闭了。
为了谋生,大家只能出走他乡,进城打工。
听我们当地老司机说:市区一共27万人,现在已经17万人出去打工了。
关键这还是个趋势,被迫走出的会越来越多。
换句话理解,剩下的基本是老弱病残。
很被动,很无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一次,有关全家进城打工。
年龄大的做个保安,进流水线做个普工,年龄小的还可以学点技术,掌握一门手艺。
紧接着形成共识,为了下一代孩子全家拼命培养。
当然,现在都是这样培养孩子。
可是,有意识的拔高孩子段位,着实给家庭带来压力。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工作的地方离家也不是很远,350公里,开车4个小时。
以后还是得多回来,绿水青山,给人的感觉,确实不错。
让孩子过个暑假,给自己放空一下。

随着后面5G技术的普及,有可能2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就可以到家。
那就更方便了,没事多和发小聊一聊,感受一下每个个体的心路历程。
基本上一大半都在煤矿上班,名副其实的煤矿工人。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选择。
有时候可以开导下朋友,其实除了煤矿,可以跨出去一步,多去外面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成长框架。
铁饭碗既然不铁,那就换个思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对吧。
如一虽然算不上逆袭成功,但是毕竟在2线城市。
每个月还给1线城市跑,网上整天和南方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再加上每天总结成长。
信息量肯定要比这18线城市要大一点,至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出口。
所以,多给点建议,慢慢尝试跨出去。
没有想得那么恐怖,凡事有个过程也就是了。
慢慢来,年龄都不大,30而立,趁还能走出去。
除了清净一些,更大的感受是安逸,太过安静。
待的时间长了,很容易被默然催眠,没有了生存的危机意识。
人就没有了闯劲,再跨出去一步,确实需要勇气。
草根出身,感同身受,一个标准的农民,虽然煤矿子弟长大。
但是,更多的应该是自下而上的韧性。
而非从白黑的恐惧,关键是怕有用吗?也没什么鸟用,那就不需要怕了,直接整。
这个时代,基本不会让谁饿到肚子。
那就行了,这么年轻,整,怼起。
先吃得苦中苦,生存下来,其他的再说。
慢慢做优化,假以时日,就会稳定一点。
到后面,孩子,总不用走我们的老路了。
他们的出生就是城市。
再也不需要空手套白狼,为了生存不切一段手段。
身边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过得越来越好。
那种欣慰感油然而生。
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真的,很值得。不是现在,那是何时?
搞起。
下面进入广告时间:
7月19日,如一拉了一个自己的直播群,
《张如一日精进》,每天在群里直播自己的所思所想,每日精进。
同时直播自己做淘宝,苏宁,京东,如何一步一步提升收入,从0开始做到月入10万,每天用数据说话。
慢慢的也吸收一些三观一致的朋友,合伙人,给他们提供资金,项目,技术,提供平台等等。
因为如一自己从草根慢慢成长,体验过从0到1的艰难,所以,明确创业真心不易,然后乐于分享,做点有意义的事。
下面是群里部分内容。










头一次做直播,头一次这么分享,有时候确实有点突兀。
But,没关系,小步快跑,边错边改,即可。
如果你也想进群,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然后转9.9元红包(防止无聊的人进去打广告,下个月会变成99月,然后每个月加100元,所有红包都发到群里,进去早的,你懂的,哈哈 )
你懂的,接下来,干货多多,湿货更多,案例也会越来越多。
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爱来不来,谢谢。
8月3日 西安 晴
张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