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味儿的塑料普通话
湖南话是类很神奇的语言。它品种多样,各不相同。相隔数百十里可能就不同音,造成难以顺畅沟通和引起共鸣。但是他又有一些普遍的共同的难以区分发音的音节,每每都会引得外地人调侃。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自出生携带的也自然是长沙话。虽然从小到大学校上课用的都是普通话,但出身湖南各地的老师们的“普通话”都不那么普通,普遍都带点儿音带点儿味儿。所以我就这么在长沙话和湖南普通话的浸染下平安无事的长大了。
高中那会儿,班上有个女生去北京玩了一圈回来口音突然就变成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了。在普遍不标准的湖南话中,她的标准让大家觉得有点点别扭但又内心很羡慕。虽然没过几天,她就被同化变回湖南口音了,但是在内心想说好标准话的种子还是在没去过北方的同学心里悄悄埋下了。比如特别特别想说好一口普通话的我。
高中毕业之后我去了北方上大学。从刚开始的不适应被调侃到后来总被夸说得标准自然到陌生人辨别不出我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这其中的改变润物细无声结果却又让人很满意。由于在东北周围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口音甚至偶尔带点儿东北味了。待了八年多的结果就是,我已经完全没有湖南口音了。每次回家和老朋友们聚会,听到他们的湖南调调的普通话反而怎么听怎么别扭了。甚至莫名其妙有股优越感得意于自己的标准。
最近我回到了长沙,打算继续在长沙发展。刚开始时,我还能自然的说着标准普通话,也会被周围小伙伴赞扬说我说的很好。可是慢慢地,我才发现湖南塑料普通话的威力有多么大,在周围人的强烈影响下,我现在只要和小伙伴一开口,也挺标准的,标准的带味儿的湖南普通话!!潜移默化,没出两月,我又成功被带偏了,而且深深感到只要继续在湖南,我怕是一时之间很难纠正了。
刚开始心里会有一丝丝的郁闷,觉得自己好不容易纠正过来的标准怎么就又这么轻易的被打破了呢。但是现在也完全接受了这种改变,相反还会觉得有点坦然和幸福。是啊,我就是湖南人啊,为什么要嫌弃自己家乡的口音呢。多好听啊,上扬的尾调,拖长的音节有股魔性让人印象深刻。
环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我用了八年的时间把普通话说好了。但是骨子流淌的乡音的血液却生生不息,稍一激发就打回原形。作为一名可爱的湖南人,我以后也会继续操着湖南口音勇敢前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