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的阅读小总结 第一弹
又有人让我推荐育儿书。我每次都有点儿卡壳,不知道推荐哪本好。后来仔细想了想卡壳的原因,是因为读得太杂了,经常自己都一下想不起来知识的来源。所以想着,整理一下吧,以后再有人问起,起码可以做出更像样儿的帮助。
但是私心来讲,育儿类的书籍,我认为泛读是好的。就像很多领域一样,这个领域也没有什么路是一定好的,或者说特别是育儿这个领域尤其没有一条最好的路。即使有这么一条路,也会受限于家庭条件和家长的价值观。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去多了解一些,再多了解一些,在“知道”的基础上做选择,而不是遇到具体问题了再去问别人做了什么选择。另外有很大的可能是,读了相同的书的人,选择的育儿方式确实完全不同的,因为各自的价值观让大家筛选出了不同的结果。我觉得这种情况特别好,这种慢慢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的过程,比读和听说大量碎片再拼凑框架,好多了。
也经常有人会说自己没那么多时间看书。我有个不普适的小建议,把很多育儿公众号unfo掉,拿读公众号的时间去读书,你会发现很多公众号的内容只是书上支离破碎片段加上大堆贩卖焦虑的语言。
不过三喵才马上两岁,实践的路还很长很长。
以下是【简单的list】,排名不分先后。 (加*的是建议3岁以下孩子的家长优先读读看。不加*的不是不好,而是没空就算了别看。蒙特梭利系列的书都不做推荐,但是对蒙氏有认同的朋友一定要读,别被市面上的产品忽悠了。没有中文版的都不加*。)
1.《法伯睡眠宝典》 2.《梅奥育儿全书》 3.《超级育儿通》(CLB) 4.《婴幼儿睡眠全书》* 5.《婴幼儿睡眠圣经》 6.《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7.《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8.《捕捉儿童敏感期》 9.《爱和自由》 10.《完整的成长》 11.《正面管教》 12.《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13.《正面管教A-Z》 14.《海蒂育儿大百科(1-3岁)》* 15.《童年的秘密》 16.《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17.《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18.《有吸收力的心灵》 19.《发现孩子》 20.《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1.《可怕的两岁》 22.《骑鲸之旅》 23.《实用程序育儿法》* 24.《下乡养儿》 25.《全脑教养法》* 26.《法国妈妈育儿经》 27.《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28.《崔玉涛:宝贝公开课》 29.《发展心理学》 30.《虾米妈咪育儿正典》 31.《幼儿玩具玩与学》 32.《suki和sula的早教游戏笔记》 33.《定本育儿百科》 34.《魔鬼老大,天使老二》 35.《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36.《童年的消逝》 37.《理解孩子的画》 38.《好绘本如何好》 39.《游戏力》 40.《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 41.《はじめてママ&パパの離乳食》 42.《赤ちゃんと暮らす》 43.《モンテッソーリの紙あそび》 44.《育児新百科》 45.《おかたづけ育、はじめましだ。》
以下是【太长了别看,而且仅仅算是个人总结的list】 有一本书的序言里面写到,“吐槽别人家的育儿方法已经成为国际性消遣”。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真的笑了,笑自己也笑每个人。后来我就很少在sns上吐槽别人的育儿方法了。当了家长以后我发现,育儿方法上真的很容易吵架,或难免私下吐槽。这事真的很没意义。别人怎么养孩子跟我有什么关系吗?除非有人要寻求我的帮助,不然选好自己家的路就行了。
1.《法伯睡眠宝典》 法伯睡训法的来源。这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睡眠训练派别。书的内容来说,睡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是讲幼儿到青少年的各种睡眠问题的,所以以后还会有再次阅读的必要。睡眠在长期来看一直都很重要。睡训这事,训还是不训,用什么法,真的是看大人也看孩子。我国缺乏医生侧的支持,只要碰上不是教科书式的孩子,自己实施起来就挺容易无助的。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2.《梅奥育儿全书》 轻型百科书,覆盖1岁前的生活和发展。是按月龄分阶段的,内容上还是少一些,可以跟《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一起用,梅奥更侧重心理发育。但如果选了《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可以代替那两本,百科类的书在每个年龄段有一本比较全的就够了。
3.《超级育儿通》 这本是传说中的CLB的中文版。最硬的睡训派,是与亲密育儿派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有实施起来非常难的超细作息表,读起来会觉得十分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中文版的样子是一本你完全不会想到要去看的书,但这个在美帝华人论坛好像人人都知道的样子。争议比较大的一本书。
4.《婴幼儿睡眠全书》 西方睡眠理论的合辑书,把各派的方法论部分都拿来了并加入了一些案例。实用性在睡眠书里可能是最高的,方法一罗列,疲惫的父母们直接挨个试过去就完了。读起来会觉得没什么逻辑,零零碎碎的,毕竟是剪报或者笔记一样的东西,没有什么原创的内容甚至没有框架。
5.《婴幼儿睡眠圣经》 cry out 睡训派的书。睡眠理论的部分其实挺值得看的,但有许多读起来冗余的案例,看到后面会有些反感,仿佛书在跟你唱歌“cry out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很多案例可以跳看。cry out以外,把握好睡眠的时机很重要,这一点是很多不同睡眠派别的共识。
6.《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非常好的百科工具书,随时都会需要翻看。百科一本就够。这本的月龄分得不如《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细,心理发育的内容也少一些,都还没买的话可以用《海蒂》那本。AAP.org 可以查到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的科普信息。
7.《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Attachment Parenting 亲密育儿派,Helicopter parent 也是西尔斯这派的理念。可以看,但是只看西尔斯是危险的。这一派在美帝的评价,争议挺大的,而且儿医也普遍不会建议有睡眠问题的幼儿cosleep,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个人比较反感西尔斯系列的书,这一派育儿法鼓励妈妈全身心奉献,坚持母乳、时刻挂在身上、cosleep、时刻回应任何需求,如果你要给你孩子最好的育儿法我们就建议你做到,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再努努力(如果你想训睡,那你简直是最糟糕的父母了)。且不管这样带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在某个年龄突然变成充实自信快乐的孩子,这一派对不同观念的妈妈几乎是没有什么尊重的。也许有些妈妈愿意这样亲密并乐在其中,但也有很多妈妈已经很疲惫了,就不要再上这样的心理枷锁,还有很多其他的路。
8.《捕捉儿童敏感期》 孙瑞雪的三本书之一,算是中国蒙特梭利的实践总结。如果想看看国内蒙氏教育是怎么实施的,就需要读读,大量的案例能够帮助你形成非常具体的印象。理念的部分其实是没必要细看孙瑞雪三本的,直接去读玛利亚那五本才能真正了解。敏感期这本,罗列了各种“xx敏感期”,我现在觉得其实不需要什么命名,作为父母,最需要经常做的其实是观察孩子,自己要变得敏感,去发现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兴趣点,然后给他们空间去发展,就行了。
9.《爱和自由》 孙瑞雪读演讲集,也有一些实践总结。确实如题围绕着爱与自由,读下来会觉得传教感蛮强的,有的部分仿佛玄学。但如果有一些蒙氏基础知识,会更明白她在说什么。这里的“爱和自由”与很多假蒙氏的“自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很多人认为自由就是蒙氏,其实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
10.《完整的成长》 孙瑞雪的三本书之一,还是中国蒙特梭利的实践总结。分了身体、精神、情绪等章节,但其实有重叠的部分。幼儿园生活记录的内容很好读。
11.《正面管教》 育儿书届的一本名书了(但是豆瓣只有2k多读过)。读起来感受挺好,让人变得心平气和,愿意去尝试她推荐的方法。不乏教条,步骤1234,但是原理上是尊重孩子也尊重家长的。“温柔而坚定”出自这个系列。大量内容对于幼儿这个年龄段还用不太上,孩子还小的话先看《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12.《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系列书籍。我一开始不知道有这个,还以为只有《正面管教》就先买了那本,结果发现现在我最需要的0-3岁这本。书的内容上有非常多的重叠,理念是一致的,按年龄买正好。这个系列必读至少一本。
13.《正面管教A-Z》 手法大集合。
14.《海蒂育儿大百科(1-3岁)》* 1岁以内的百科看了好几本,可以选其一。1-3岁的我就看了这一本,觉得足够了,海蒂从怀孕书到育儿书都非常好啊。百科类书的用处,除了小毛小病的检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不同月龄提醒我要注意什么了,每个月读一下总有新发现。很多次我在书里预先读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真实应对的时候会淡定许多,我知道这不是孩子在跟我对着干,也不是她有奇怪的性格,而是大多数孩子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如此。
15.《童年的秘密》 15、16、17、18、19 是玛利亚·蒙台梭利 在一百年前写的,是蒙氏教育的根基书籍。因为时代背景,阅读起来会发现立论的部分有很多落后于现实的地方(这些内容基本可以跳过不看),还有许多像散文一样的语言不是那么严谨。但关于儿童心灵成长和发展的部分,在那个时代真的非常超前的,而且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仍然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可以看出蒙氏有许多理念已经被现代幼儿教育系统吸收了,读完会对整个幼教领域产生全新的认识,同样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对待小朋友的方式,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向。对于幼教知识为零的我来说,挺震撼的,这与我平时看到的很多养育方式非常不同,了解蒙氏的理念会让人放下家长的身段,真正去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并给他们耐心与空间。玛利亚·蒙台梭利女士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现在很多人的教育理念仍落后于百年前的她很多。 蒙氏的理论我其实不是全盘接受的,主要是她的论证和表达。比如她一再强调孩子是天然顺应自然的,教师的作用非常小,但实际上教师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只是他们做的事情都不是外显的类型。孩子也是受着大量的引导的,只是这些引导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融入人类社会。 这五本书我不觉得那本可以不看,要么就都不读,要想读就都读了吧。 还因为国内市面上挂着蒙氏名头的幼教产品实在太多了,也有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蒙氏幼儿园,因此我认为这五本书是非常应该读一下的,绝对能够提高鉴别能力。
16.《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17.《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18.《有吸收力的心灵》
19.《发现孩子》
20.《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的写作逻辑是我很不喜欢的,她使用了一种成功学的写作手法。某某素质很好>>我女儿就有这个素质+道听途说某家孩子没有这个素质>>我是用xx方法教育的(可能是试错试出来的方法)>>我的方法绝对好,如果不管用就是别的孩子小时候没教好>>简单引经据典。有个别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但因为是以自己的女儿为轴心去归纳方法,整体上是一本难去信服的书。
21.《可怕的两岁》 针对性的讨论 terrible two 的一本书。这个儿医的派别有点像正面管教+蒙氏的结合,大体上还是主流的育儿风格,对待孩子的态度基本上是温柔和坚定。有争议的部分在于:旗帜鲜明的否定了亲密育儿派,如厕训练必须早,要建立家长权威。是可以读一下的书,而且是t2专项,也许可以救急,但是对少量具体做法要有自己的判断。
22.《骑鲸之旅》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绘本的书,着重介绍了部分绘本在自己家的阅读反响,书尾拉了一个很长的书单。凑合看看。内容相当个人化和散文化,可借鉴的不是很多,因为孩子和孩子差别太大了,而书籍浩瀚如海。书单可以参考一下。绘本选择上我有个小经验是,经典绘本一般都能在youtube上找到读书视频,购买前先去看一下书的内容,再结合自己孩子现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就非常有谱了。
23.《实用程序育儿法》* 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啊。题目翻译得实在是太烂了啊。原版题目是The 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E.A.S.Y.作息模式(吃玩睡)和抱起-放下法来自于这本书。它特别适合新手爸妈阅读,孩子满月之后爆发的越来越多的需求,越来越难的哄睡,在这里能够得到一条把家庭生活捋顺的路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看护人的疲劳。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强行照搬书上的作息时间表,领会精神即可,否则会更焦虑。
24.《下乡养儿》 “迟到的父母”,这本书可能是一面镜子吧。作者也许是直言不讳的,但生活中这样毫无原则宠孩子也不去探索方法的父母还少吗……实在用不着看这些。乔老师的理念,正经八百的去看几本经典育儿书籍就都有了,还系统全面。流水账式文笔虽然稀有,但文学性差。感觉这对父母从头到尾都不明白,下不下乡根本就不是重点。以及小孩子的韧性还是很强的。
25.《全脑教养法》* 这本是基于脑神经学的育儿书。很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去处理生活中的冲突、沮丧、失控的情绪、伤痕记忆,非常有现实意义。读完觉得不仅学习到了育儿知识,还理解了如何育己,如何去消极自己的情绪。说实话育儿的路上,不先育己是无法走好的,我必须先是一个全乎人,然后才能再去做一个好的妈妈。
如果还看过一些脑科学相关的书,会发现这本的内容和其他书是呼应的。都会涉及到情绪在大脑中是如何被处理的、为什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人无法理性思考,创伤事件为何会通过影响大脑从而影响人的一生,为何不必超前学习以及学习的不同生理阶段。
26.《法国妈妈育儿经》 这本当作小品书籍轻松读读就好。挺有意思的,看点在于一个美国女人如何归纳总结美国妈妈与法国妈妈的差异www 我觉得我看到了我的一些偏见和别国月亮圆的心态是如何出现的。也会给妈妈们一些信心,因为这位美国妈妈眼里的法国妈妈真的很潇洒自如。
27.《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另一本畅销书。这本超级容易读。主要介绍了一些沟通场景,在跟孩子有意见冲突的时候,如何巧妙的化解而且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如何鼓励孩子更顺畅的与父母交流,以及进一步的合作。但因为这本书适用于更大年龄一些的孩子,所以目前阶段我还没有很多实践经验,但是可以作为父母磨练自己的准备书。
28.《崔玉涛:宝贝公开课》 崔玉涛的书我只完整看了这一本。感觉崔玉涛的书很适合读健康疾病的部分,非常详细而且本土化,国外育儿书其实疾病部分基本是无法参考的,因为医疗系统很不同。而其他的养育知识就可以不用看崔玉涛了。
29.《发展心理学》 这个我一开始以为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没想到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心理学,真是令人害怕😨你甚至可以看到你的未来。幼儿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虽然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笔墨不是很多,特别是老年,但是十分精炼,写出了每个阶段人生通常会面临的变动和要完成的人格发展。说实在的读起来的压力蛮大的,因为会发现有的人格发展自己根本就没有完成。
30.《虾米妈咪育儿正典》 观点非常正,偏百科书,算是国内作者的育儿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但因为这本容量不大,所以没有很细致。作为新手父母的入门书是很好的选择,涉及到比如常见皮肤小毛病和大小便这些很容易困扰到新晋父母的日常问题。
31.《幼儿玩具玩与学》 比较惊讶还有这样的书,专门讲玩具的。按照年龄排序,罗列了幼儿期各种比较推荐选择的玩具,如何玩、为什么玩。是建立在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基础之上的一本玩具书。书中尤其不推荐声光电类玩具。有玩具选择困难症的家长可以读,但文风是有点古板的教科书风格,不是一本亲民的书。
32.《suki和sula的早教游戏笔记》 来自个人最爱的育儿公众号“安潇anxiao”,是安潇的家庭蒙特梭利教室的游戏笔记,我照着书里的指导给三喵做过很多游戏。特别特别推荐这个公众号,育儿类公众号真是茫茫大海,fo了又un的不知道有多少,安潇的文章我每篇都看而且收藏了很多。她是一位非常聪慧温柔的妈妈,在英国养育suki和sula两位小仙女,是家庭蒙特梭利的践行者。她的育儿观我特别认同,文章也非常好读,大部分是记录suki和sula的生活教育日常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化解的,有很多美好生活的片段,还有她的感悟和育儿工作总结。她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可以成为她那样的妈妈,但是现在还不行。
33.《定本育儿百科》 这本真的不用看。一则大部头比较难读,二则它的内容是相当过时的。这本书的中文版虽然是02年出的,但是日文版是60年代的书,作者松田先生98年就仙去了。现在日本的很多育儿知识跟这里面写的非常不同。虽然它非常全面非常细致,但这是一本不应该拉到现在被推荐的百科书。
34.《魔鬼老大,天使老二》 这本挺有意思的,这么多育儿书里只有这本是可以看得到具体的青少年。也是自己家的育儿记录,文风很好读,而且这位妈妈的风格是操作上不放松但观念上很轻松,容易引起舒适。没有什么具体的马上可以实施的手段,但是可以看到作者的大局观,拉长了时间线看十几年的育儿轨迹,对我来说属于崭新的角度。
35.《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一本好书。其实是给幼儿教师看的。教科书风格。系统的介绍了6岁以前幼儿会接触到的几类数学概念,幼儿的理解与成人如何不同,教育者怎么理解这些概念以及如何结合生活。对扭转成年人在幼儿数学教育上的偏见,非常有用。
36.《童年的消逝》 这本不算是育儿书,但如果不育儿我估计也不会读吧。内容跟《娱乐至死》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声讨电视媒介的,只是这本的主体是儿童。所谓“童年的消逝”指的是童年的概念在电视时代的消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电视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必重复了,也许应该开始对网络媒体的思考。不过处在时代的洪流中,到底要怎么做呢确实挺难的。
37.《理解孩子的画》 写得挺好的。很新奇还有这种书,会知道1岁半~10岁+的绘画变化过程和原因,一边看书一边觉得小孩子的画可真有趣!希望三喵快快长大然后一起聊聊她的画。(这个中文版的封面真不怎么喜欢)其实大部分孩子的画只是他们成长必经的过程,抽象的表达是他们对世界的不完整的理解,但是很多人却把这些画理解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可以化解这种误解。
38.《好绘本如何好》 写得很好,满喜欢郝广才。这本不是完全写给绘本的读者的,偏技术一些,可能是一本创作者必读的书但是读者可读可不读。推荐给自己也热爱着绘本的家长阅读,读完会对绘本更加深爱。
39.《游戏力》 《游戏力》读完了,跟正面管教系列是一种风格,专门讲了一类用轻松的态度去处理矛盾的方法,并且解释了参与孩子们无聊游戏的意义。最后提到认可蒙氏的大部分理论,但是不认可蒙氏对游戏的否定,但是我多少觉得游戏和工作在很多场景下是选词的不同而不是内核的不同。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对待三喵的风格多少有些变化,偶尔会不自觉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去化解她的焦虑。刚读完时不觉得这本书有那么好,现在认为还是很值得读的。
40.《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 海蒂育儿大百科的0-1岁本。这本我只粗略翻看过,因为看的时候三喵已经一岁多了,现在是非常依赖海蒂1-3岁本的阶段。还是要推荐一下这本,海蒂育儿和怀孕书都很好。
41.《はじめてママ&パパの離乳食》 国内关于辅食的书我一本也没有看过,没办法做这方面的推荐,因为日本的这本辅食书完美的帮我渡过了辅食阶段。各国在辅食添加方面的建议还挺不同的。日语的辅食称为“離乳食”,添加原则就是按月龄渐进,分出几个阶段,从研磨的泥状慢慢过渡到小块食物、从低油脂和低敏食物过渡到全部食物类型,最终辅食毕业,进入“幼儿食”阶段。而且讲解了何时让小朋友自己尝试吃饭(八九个月时,因为此时会萌生自己吃饭的意愿),何时让小朋友练习用勺子(一岁起)。另外还介绍了在做辅食工作上如何偷懒,一般来说一周做一次,冷冻起来,方便而且每餐保证了碳水、蛋白质、维生素的搭配。这样一套下来,小朋友能够顺利的学会咀嚼和研磨食物、用餐具自己吃饭、跟家庭的节奏同步一日三餐,而且一直保持着对吃饭的兴趣。对家长来说也是很好的解脱,因为差不多九个月大时就不需要喂饭了。

42.《赤ちゃんと暮らす》 讲自己如何和一岁宝宝居住在一起的书。按照月龄排的章节,宝宝的不同发育阶段下,作者对家里的布局做了很多相适应的改变,生活作息安排也是随着宝宝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的。感觉她不断探究着如何使这种疲劳的磨合更加顺利。日本妈妈非常值得学习。

43.《モンテッソーリの紙あそび》 介绍了许多蒙特梭利教育中与纸相关的游戏。 44.《育児新百科》 日本较畅销的育儿百科。语言原因,就不多说了。这本书和辅食那本书都是在“赤ちゃん本舗”买的。 45.《おかたづけ育、はじめましだ。》 这本书我真心觉得有点意思。它是一本主妇写的,如何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书,偏重于介绍不同年龄段的适宜居家布置,也涉及她家日常生活的routine是什么。比如说孩子每天疯玩完了到家,鞋里的沙子倒哪里、鞋放哪里、衣服脱下来放哪里妈妈才会负责一起洗,从会爬行到上学后的玩具收纳管理。 这一块是我很感兴趣的方面,让孩子学习照顾自己是一件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事情,非常需要家长的坚持和耐心,又需要技巧。我不想为孩子代劳所有的事情,我希望随着她的成长,她可以逐步去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成为她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蒙氏对这一块也非常看重,也许表述上有些不同,但核心是一样的,蒙氏理论上认为自己去做这些事能够帮助孩子完成心灵的塑造。 三喵现在两岁了,我们在家里让她自己做的事情有这些:准备吃饭的时候把餐椅推到餐桌前、洗手、扣上餐椅的安全带、自己吃饭、吃完饭把自己的小餐具拿到厨房(她尤其非常积极的和我们一起使用洗碗机)、睡觉前和我们一起收拾好玩具区、偶尔一起洗衣服。看情况让她自己做的事但还做不好:擦嘴擦手、穿裤子、穿鞋。我也试图在家里为她准备适合她的生活环境。这方面挺希望有同样想法家长一起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