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变大妈”系恶俗炒作,“乔碧萝们”正在摧毁我们的三观吗?
这几天,网络突然迎来了一次狂欢。
7月23日晚,斗鱼主播“乔碧萝殿下”与人连麦PK时,“不慎”将未经美颜过的脸露出。
一直遮脸直播的她以甜美的声音被粉丝追捧,实际却是一个黑脸大妈。

笔者并没有歧视中年大妈的意思,而是这位主播的行为已经涉及欺诈。
后来经平台调查核实,该事件系主播“乔碧萝殿下”花了28万自主策划、刻意炒作。
更跌破眼球的是,事件主人公竟然毫无悔改、洋洋得意,“以后准备安心写小说出唱片玩原画”,甚至还想建平台搞融资?!


当网红不可怕,可怕的是妄想“走捷径”成功
“乔碧萝”成了网红,粉丝和热度已经让她赚的盆满钵满。
“网红”本质并不是个贬义词。
至少很多人走红的背后都付出了成倍的努力。
比如靠创意内容成名的papi酱,比如在山中劈柴挑水种花做饭的美食博主李子柒。

比如超强带货的口红一哥李佳琦。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他,但无可否认他的成功因为够拼。
一年365天,他做了389场直播,每一条几分钟的短视频,背后都是长达几个小时的工作。

我为什么讨厌“乔碧萝们”?
不是因为她是“网红”,而是妄想着靠炒作,一夜爆红一夜暴富。
这种“走捷径”,伤害的是那些靠实力的主播们。如果大家都妄想靠无下限吸引眼球赚钱,谁还会认真提升自己呢?
知乎里有这样一个回答:

这不是个案,前段时间被封的抖音温婉,靠一个gucci prada的视频揽粉千万。有个孩子看了也特别羡慕,说我也要去退学整容,读书太没意思!

上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
这群人给下一代做了最坏的示范!
如果仅仅是长得好看、撒撒娇卖卖萌,或者卖丑猎奇,就能赚到钱,谁还寒窗苦读十几载? 这种“走捷径”的价值取向,恕我不能苟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什么样的偶像?
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2个月前爆红的何同学。
同样都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有人借此炒作,有人对此思考。
何同学的5G测速视频一夜间传遍互联网,3天涨粉百万。
截止目前微博播放量3737万,B站播放量1272.6万。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各类大V、电视台、自媒体纷纷报道。

再回到视频发布的6月6日。
当天,微博热议的话题是#林志玲结婚#,微博爆服务器炸。
这个5G视频很不巧,碰上了娱乐圈大事件。发布一个小时后,转发才破百,最高赞评论也再说要不删了重发。

结果第二天睡醒,何同学彻底懵了。一个晚上视频转发过万,播放量破50万。
紧接着,同学发给他非常多信息:
“小何,学校公众号转你视频了!”“OPPO副总回你微博了!”

“你上热搜了!”
这一天,何同学形容自己“有点恍惚,有点梦幻”。
这个5G视频,有何独特之处?
视频非常的“不标题党”: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
测试北京邮电大学的5G信号和下载速度,这一点与其他5G测试视频并没有什么差别。
测速后的何同学陷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大思考”:这样快的速度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搜索“5G有什么用”,回答总是会预测VR、AR、万物互联等,但是听起来总是太遥远。

于是他换了一种思路,试着搜索“4G有什么用”,并把时间设定在了4G开始商用的2012年到2013年。

站在未来看前人对现在的预测,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当时大家可能都能预测到4G可以看高清视频、手机看电影有多方便,但却没想到抖音等短视频的彻底爆发;
当时大家都能预测到4G下的视频直播会应用在新闻领域,但却没想到催生出了全民视频直播的时代。”

“当时大多数的文章没预测到,4G栽培出了移动互联网这棵苍天大树。
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5G肥沃的土壤可能在未来几年培育出超乎多数人想象的成果……”
“我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当我五年后再看这个视频,会发现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
B站弹幕里,满屏都是“五年后再见”:


看完视频,深深被何同学的拍摄、剪辑、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所折服。
内容有深度,表达有温度。
比如,被谷大白话、B站董事长、人民日报转载视频的那个下午,激动的他说,“感觉他们就在一个叫做影响力的宇宙,而你就在一个被影响的宇宙里。”
“出现在他们的时间线上,有一层无形的墙壁被打破了。”

更佩服的是,他涨粉百万后,依然有这种淡然态度和清醒的认知。
5G视频发布的第二天,何同学在图书馆复习。
“大V谷大白话转你视频了!”

“B站董事长转你视频了”

“人民日报转你视频了!”

导致当天,何同学在图书馆学习,一直到关门也没搞清楚“第三范式”是什么。
这样的走红后,他每天需要回复5个小时的微信,还有了很多此前想都不敢想的机会。

对于这些机会,何同学的回复是“我要考试”。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人,需要脚踏实地的人
当热度慢慢转淡,何同学的生活渐渐回归正常。按照他的形容,“属于你的十五分钟已经过去了。” “十五分钟”,来源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定律:“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十五分钟内出名,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
如今出名可能不需要15分钟,15秒就可以。
3个月前,男孩小吴因为理了个发,意外走红。
他的发际线、连带被修得具有喜感的眉毛,让他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现象级表情包。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带来越来越多的广告邀约。虽然他公开说不会进军娱乐圈,但还是“真香”地接下不少广告,参加综艺节目。
因为与粉丝大尺度聊天记录曝光,小吴彻底“凉凉”。
90天内,“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网友们把他捧到了这个高度,让能力配不上现状的他,一度在名气与利益中迷失了自己。
没有作品的网红,过气是迟早的事。
何同学说自己“十五分钟”已经过去,最后还是一个人在一个纯黑色的卧室里,一边撸猫一边剪视频。

再回到5G视频发布的那个晚上,大家都在关注林志玲结婚,然后微博服务器炸了,“也不知道发的新视频会不会受到影响”。
“我还是做到了呀。”

他并不需要“十五分钟”,从他的视频内容来看,其思维和学习能力,已经超过许多人。

此前引发热议的诗词才女武亦姝也是如此。
16岁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炮而红,很多人记住了那个淡然应对“飞花令”的才女。

走红之后拒绝所有采访,安心做个学生。今年高考考出理科613分的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分),入读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仰望星空的人,需要脚踏实地的人。

绝对不是“乔碧萝们”,靠刻意炒作,靠低俗表演,靠碰瓷出丑,成名赚钱。 5年后,我们会一起看何同学的视频,验证速度是不是5G最无聊的应用,看看今天的我们关于5G的想象力有多么贫乏。
5年后,武亦姝可能还在大学深造,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5年后,我们可能忘了林志琳是哪一年哪一天结的婚,也不会再想起那个发际线男孩小吴,“温婉乔碧萝们”会被更新鲜的代替......
时间会证明一切,唯有智慧永存。

写在最后:
在何同学的另一个视频“每天只看半小时手机,坚持一周后我有哪些变化?”,他说:我们需要防范的并不是长时间使用屏幕,而是碎片化的屏幕使用方式。

阅读和娱乐的碎片化,会导致你注意力的碎片化。
在习惯了一个5分钟一个的沙雕合集、一分钟一篇的新闻和15秒一刷的短视频,习惯短时间高刺激之后,面对电影这种长时间低刺激的娱乐方式,你都很难专注,更不用说书本和课堂了。
读书、学习虽然短时间没有像看娱乐视频那么高兴,但它们对自我提升更有帮助。
做完这些事情后你会有清晰的获得感和安全感,而不是放下手机后的空洞和自我厌恶。

很多人惊讶何同学独特的思维模式,小编为此精选了基本与思维有关的书籍。
保持阅读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坚持、思考以及沉淀。
共勉。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 今日话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偶像?#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推荐阅读 《清醒思考的艺术》

通俗易读,也是罗振宇《罗辑思维》的荐书。52个思维警灯,防止掉进大脑隐形陷阱。
《学习之道》

这本书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长达一年。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是收效甚微?为什么工作中总忍不住看手机?方法很重要。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工具》

从理论到工具,塑造批判性思维,不再局限于固定思维,“分析 结论 创新”,通往罗马的第1001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