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时捷帽子女你这一巴掌挨的值!——事后再读李玫瑾《幽微的人性》
前几天重庆保时捷帽子女事件,引起网络热议。此事件有三个点:
1、7月31日,男车主告诉记者,事发当晚曾遭人半夜敲门,自己与妻子彻夜未眠。
2、该保时捷女司机过往的记录也被翻出来了。随后有网友曝光该女子以往闹事的视频,视频中女子骂道:“我在渝北飙车是出了名的,红灯我全部都是闯,我打个电话全改,你改不改得了嘛。”
3、当事男司机表示:“当时对方说了很多话,让我很害怕”,至于对方说的那些威胁的话,“派出所都做了笔录,备了案”。另外,自己和对方素不相识,“只是今天碰到了,天气又热,大家都有点脾气,我们都有一点冲动、过错,我也确实打了她,在这里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男司机明显已经在示弱)
一般人是不会像帽子女这样说话的,光靠有保时捷是做不到的。另外一般人也很难立刻找到别人的家在哪里,而且安排人半夜去敲门(这无疑是一种“恐吓”)。男司机还有家人孩子,这样的行径明显奏效,让男司机感到恐惧。
看到网络报道后,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李玫瑾的《幽微的人性》。这是一本由访谈类节目集结成册的书。看过圆桌派的朋友们都熟悉李玫瑾老师,这部《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全书分为十四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近年来国内比较轰动的大案,李老师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犯罪人心理和案情进行了分析。这次重庆保时捷帽子女事件恰好印证了本书的三个方面——人性是养出来、人性的恶是激发出来的、突发事件导致恶性犯罪。
首先,此女就是被惯出来的,人性不好。
一、家教不好。十多岁缺乏家教,二十多岁没有约束,三十多岁没有自省,四十多岁任性惯了,作死成了习惯。二、无德无良。人性不善,是非不清,性格不好,言行不律。三、仗势欺人。有“底气"是因为有“实力“。自认为人上人,享有人生的“VIP通道”,一路横行无所畏惧。一次次麻烦的摆平,让其深深陷入到做“特权人”带来愉悦和享受的陶醉之中,不可自拔。人性都是养出来的,我非常认同李玫瑾这句话!此女几十年的经历,导致不良品性早已根深蒂固。作为一个孩子家长,此事在子女教育方面给了我深深的启示。我认为尤其是在孩子的抚育方面,你给他怎样的生活、道德观、信念;你的性格、为人处世都是你孩子人性的养料!人和高级动物都有这种“自然情感”,即不教而具有的能力。比如狗就是这样,你只要养它,它就不咬你,但狗会咬别人。人是老天让你生出来时什么都不行的,四肢不能翻,头不能抬,吃喝拉撒睡、翻身和打嗝,哪件事你自己都干不了,那干吗呢?就等待别人。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生来具有的生理需要就是自然属性。但这种需要在人出世时必须指望别人帮忙。事实上,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需要与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那么,这个过程 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还要有一种身体上的接触。如果你只是把他放到床上,把奶瓶往他嘴里一塞,这种抚养也能长大,但他跟人绝对不亲,他没有与人的肌体接触感。所以,你去研究变态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感。比如说妈妈抱着我,她的身体就是我最快乐的来源,所以贴着 人身使我感受到很快乐。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扔在医院,爸妈走了,那谁来管他?护士来了,今儿是这个,明儿是那个,他能有这种固定的身体记忆吗?没有。这种稳定的抚养需要多长时间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岁。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 下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二人亟须挣钱或者事业太重要,如果母亲没有 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 身边。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一对年轻的夫妇仍然只需要别人的关心,却不愿意关心 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的婴儿;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那 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亲或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 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 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理抚养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键期的。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 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摘编自李玫瑾专著《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其次,这一掌打掉了“无论任何情况下,男人都不能动手打女人”的迷信。社会上一直灌输男人不能打女人的观念,不少女人借此免死金牌,觉得自己不管怎么作都会有人让着自己。这一巴掌也完全颠覆了帽子女的惯有认知。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女人也是会被社会毒打的,原来男人也会反抗。这个事件必定载入史册,警示世人:女人先动手打男人,触碰了男人的逆鳞。这一男一女之间的过招,让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好多人性的恶是激发出来的。人心里的野兽就要关在笼子里,不要轻易放出来。善待他人有时是可以救命的。大家还记得复旦大学投毒案吗?林某某残忍的毒死了他的研究生室友。让这些高智商者做出犯罪抉择的关键因素是浮躁、愤怒、愤恨、咽不下这口气……在心理学中,这类感受词统统被称为情绪或情感现象。正是情绪力量使他们“不去 想”而行动。还有北京地下停车场的摔婴事件。
我们在陌生人的社会中是无法识别对方是否有人格缺陷和精神问题的,这个时候一个冒然激怒对方的行动就是极为不理智的,因为你无法判断对方下一步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通过协商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呀,这个时候就比较危险了。我的建议是小事情最好协商或者退让,之后撤离现场;大一点事情也不要先激怒对方,看情形报警亦或寻求警察或亲友的帮助。在不了解对方底牌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轻易过招的,尤其是自己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的时候。有些朋友说,这不就是认怂吗。对,就是认怂!有时认怂比流血强!
在与熟人相处的时候,比如亲戚、同学、同事、朋友等。你貌似熟悉他,知道他的底牌!但是请你记住——善待他人!有时仇恨就是一点一滴累积的。个体的差异性有时可以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与否。现实生活中,一起学习工作的同事、同学不亚于婚姻初期的二人相互适应过程。高频率接触可让人在发生生理反应的同时,自然引起心理感受。生理引起的反应,如人体体味有大有小,动作有轻有重。心理感受,如说话的声音顺耳与否,言语风格舒服与否,话语有无冷漠或轻蔑感等。由于高频率、高密度的接触,不良感受往往也在不动声色中发生。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慢慢积累成为内心的怨恨。当个人不能很好地通过言语交流, 不能通过其他方式疏散这种不良感受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积累就可能达到危险的 量,进而寻找机会爆发。所以,这里奉劝大家检视自己日常的言行,太高调、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对别人的言语讥讽或侮辱真的不要有呀。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不要轻易刺激他人。人性是如此幽微!
平时多微笑示人,无论对上对下保持尊重的态度!多多鼓励与你经常相处的人!这样做也是为了你自己!此次事件帽子女在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有时候一些恶性事件,真的是当事人一些行为触发的。除去反社会人格和犯罪人格这两种情况,大部分普通人人性的恶是激发出来的!野兽就要关在笼子里,不要轻易放出来。善待他人有时是可以救命的!
最后,想告诫大家谨防突发事件导致的犯罪。此时我在想,是什么样的男人才能把一个女人调教成了这样不自量力的傻瓜。帽子女如果有背景的话,肯定也是生意场或者欢场的男人背景。她自视身价很高,没人敢惹。但是出了这么扎眼的事情,他的那些男人们比她聪明,肯定都躲得远远的。为了避免麻烦,男人们权衡利弊后,是不会有人替他出头的。记得有一个视频,一个女子被人打,让大哥出头,大哥听说对方三十个人,谎称电话听不清……这个帽子女人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事件全国轰动,他的男人肯定谁也不动!这次事件,双方情绪冲动很容易因突发事件导致犯罪和酿成悲剧。引用李玫瑾《世纪大讲堂》讲座的一段:“在生活中特别常见,因人格问题犯罪的,至少有一半是这样的人。这种人 的特点是早年心理正常,因为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有爱他的爸爸妈妈,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还有更多的人,所以他从小是有宠溺抚养背景的。大家知道宠溺抚养的特点是,他身边很多人对他都特别好。所以这种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对熟悉的人也都特别好。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会见到一类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他当面跟你特友好,点头哈腰,你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你怎么舒服他就怎么给你对付,但是背后他什么事都敢干。
这类人有正常人格,但他的人格缺一块。因为有宠溺背景,所以他表面给人呈现的是很好的样子。比如某市杀一家六口的李某,周边的朋友都说这个人平时可好了,跟他一块开饭店的朋友就说他挺仗义的,为人也挺谦和的。他给大家的印象都很好,而且他往往身边也有一些跟他关系不错的朋友。但是,这种人的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性格上有缺陷。性格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而后天形成的往往都是养出来的,你怎么养他,他就会是怎么样的人。大家知道宠溺是什么,就是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你不想要什么我就不给什么,你不爱听我就不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来。这种抚养方式很容易养成人想干什么 就一定要干什么,比较任性。第二个性格特点就是横,就是说不得,你要是说他,他就心里真的恨你,甚至会报复你。这种性格上的缺陷会导致他特别自我、自私,因此这种人是没有观念的,做事是没有底线的,谁挡我的道,或者谁让我恨,我就报复谁。所以,危险人格在重复类犯罪当中是比例最高的,而且这种人大多数家庭正常,平时看上去是个好人,可是坏起来非常坏。“
希望大家对此事件有更多的反思!聪明人不用亲自经历,点点滴滴都可反躬自省!
帽子女你这一巴掌挨的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