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因为自身拖延症,以及对这本书的畏惧之情,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它看完。
如果把看书的时间累加起来可能不足三天,因为当我捧起书的那一刻就舍不得将它放下了。就像之前一位网友说的,看书的时候自己仿佛也陷在北平里,目睹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北平遭受的一场场血雨腥风。自己仿佛又是老舍手里握着的那支笔,能真切感受着老舍内心对侵略战中黩武分子的嘲讽,对媚外汉奸的憎恶。
“蓝东阳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毫不相干。他的狡猾和残忍是地道的爷们。他属于人吃人,狗吃狗的荒蛮时代。日本军阀发动侵略战争,正好用上他那狗咬狗的哲学,他也因之越爬越高。他和日本军阀一样,说人话,披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我不愿意在这里记录一些暴露情绪的脏话,但是对侵略者和背叛者的恨意却由这些老舍的文字一路烧灼到了我的肺腑之间。不知他又是如何按耐着心中的愤怒完成了这部作品。
我相信任何一个热爱祖国、拥有同理心的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热泪盈眶的时刻。被老舍的爱国之情打动,被老舍描述的拥有爱国之情的青年、民族英雄打动。书中有普通的教书匠祁瑞宣,战争开始前他无数次想离开北平,手握枪支与敌人血战,又无数次被生活的锁链拉扯住双腿。
“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这是怎样真切的文字,又是多么扣人心弦的描写,我无法去责问一位被生活重担压住的爱国青年,老舍也不会,他笔下的这位青年代表着那个年代里无数思想启蒙却无力改变现状的青年们。至今我都记得祁瑞宣入狱时的自嘲,“他承认他有罪,应当这样惨死,因为他因循,苟安,没能去参加抗战”,“像他这样默默的等着剥皮剁指只是日本人手中玩弄着的一条小虫,耻辱是他永远的谥号”。
看了书就觉得老舍笔下的不是简单的书中人物,他们是真真实实活在抗战期间的北平百姓,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因为觉得自己是老舍手中的笔,所以有时甚至能听见人物的呐喊,凄切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