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奇网,【春节回乡记】萌宠经济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笔者老家在湖北省荆州市,楚国故都,三国故里。近代史上其中的中心城区—沙市,又因为日清《马关条约》而成为近代开埠口岸,工商业经济得以发展。上世纪8、90年代还一度因为轻工业的繁荣,成为湖北省内的“小汉口”,比如知名轻工业产品就有首个在香港中环做广告的“活力28洗衣粉”,以及荆江牌热水瓶、沙松电冰箱、鸳鸯牌床单等。
不过,90年代后,随着国营企业大量破产,曾经的荣耀已经随着长江水东去,沦落成了三线城市(2017年国家最新定位)。
不过即便如此,老家的人们仍在奋力拼搏,努力重拾荣光。
春节期间,我发现老家的宠物店、宠物医院,几乎从无到有,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了。要知道,宠物经济,没有人们的收入作为后盾,很难有发展,毕竟它不是刚需,某种程度上甚至还成为一种“奢华的消费”,要知道在中国一线城市养个宠物,不便宜。

我提前两三天回到了老家。入夜,我来到市中心的广场,立即震惊了。广场的中心区域里,“狗友们”正在遛狗交流。
大概十几只犬,在广场上欢快地奔跑。里面有拉布拉多、金毛、柴犬、哈士奇,法斗,还有很难见的比利时马犬、惠比特犬等。我在老家生活20多年,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品种,有的多是中华田园犬、田园猫,也甭说还拉到市中心来“遛弯”。
如果说这些人群是消费终端,那么老家处处开业的宠物店、宠物医院,可以说是供给端了。
虽然我不知道老家具体开了多少门店,但在中心城区,确确实实是走几步路,就能见到一家宠物店、宠物医院。那些地方可能以前是饭馆,但现在完全变了个样。
虽然是三线城市,但这些宠物店、宠物医院一点都不寒酸。可能因为租金便宜吧,各个都门庭气派,往里面一看,宠物店内国内主流品牌都能买到,低价低品的“河北粮”完全寻不着。宠物医院里也是现代化设备较为齐全。

有店老板告诉笔者,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谋口饭吃还是能绰绰有余,毕竟老家租房、人工不算贵,对于小老板而言,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目前,中国的宠物产业主要由一二线城市“支撑”。这些城市养宠人口多,消费实力强,观念也比较先进,但同时也面临着养宠成本逐渐高涨,养宠空间越来越受限的窘境。相反,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逐渐富裕,中国宠物产业如果要挖掘市场潜力需求,就不能只将目光瞄向一二线城市,而是应该挖掘更广大市场的可能性。就像中国电影一样,小镇青年的消费力与票房贡献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