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
这是我第五次进藏了,也是除了驻村以外,时间最长的一次。尽管已有很多经验,还是在很多方面没有准备充足。去年冬天进藏,就感觉缺氧严重,头疼了好几个晚上。这次的情形相似,住宿地由党校改到了市区,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氧气不一样,今年的高反比去年严重了许多。妻子的反应比我还要严重一些,前几个晚上几乎是彻夜不眠,还好的一点是,孩子很快就适应了下来。天气的骤冷骤热也让人措手不及,带去的很多短袖都没有机会上身,静静地在行李箱里躺了半个月,几件厚衣服却是穿上了就一直没有脱。

这次的授课地点由党校改在了职业技术学院,住宿则在学校对面的藏游坛城格拉丹东酒店。住宿的条件是比去年好了一些,上课的环境也就差不多的样子。吃饭仍然是个大问题,在酒店吃了两天之后就没人管饭了,想一想似乎还不如去年。外面任何一家饭店的饭菜也仅止于前两次,第三次就是硬着头皮进去了。无奈组织上管饭也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照这样下去明年很有可能就考虑吃饭的问题了。吃到最后,居然有些怀念家里的饭菜了,足以说明饮食情况有多糟糕。

上课学生的情况和往年一样,也就是那么几个人,有些似乎是老面孔,但是叫我想的话却也叫不出名字。我的课程是六天半,前面的刑事诉讼法讲的有些意犹未尽,后面的环保法讲的是度日如年。好赖还是撑下来了,很多老师一直在建议改革一下函授的教学体制,这样搞下去的话文凭也会越来越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工作忙、请假难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明年再看吧。

今年我们把孩子带在了身边,因为放在家里实在是不能叫人放心,更何况还有一大堆作业。前面没有课的几天,我们一家三口去了一趟纳木错,除了布宫以外,这是西藏最有名的景点。去年看过了羊湖,今年还是要瞻仰一下传说中的更有名气一些的圣湖。纳木错的路程比较远,且路途崎岖,我们又偏偏坐在了中巴车的最后一排,整个旅程十分受罪。纳木错也算是有些盛名难副了,其实我也不是第一次看到它的真容,早在驻村的路上,我就曾经经过纳木错。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眼看到纳木错时候的激动心情,远远望去,湖泊正如其名,就像一颗宝石一样镶嵌在天地之间。这一次算是近距离的观看了,那种心情却完全不见,剩下的就是因为路途颠簸和缺氧带来的糟糕心情了。

除了纳木错,布宫肯定也是要上一下的,但是妻子决意是不去登布宫的。我不好勉强,只好带着孩子去看一看。布宫至少免去了舟车之苦,但也需要早起去排队。据导游介绍,他们通常都是四五点起来到售票处排队,很多人还会为了插队的问题大大出手。一开始放票的时候,队伍很快就会乱作一团。据说今年的旅客来的还不算多,要是往年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布宫的房间绝大多数都没有开放,已经开放的也是限时参观。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寺庙内的摆设也基本相似,只不过布宫更加辉煌壮观一些,据说里面的金子都是以吨作为单位计算的。整个游览过程也是比较匆忙的,我们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边跟着人流不断向前走,几乎没有一点好好停留下来观赏的机会。参观结束,我和孩子都似乎又完成了一项家庭作业一般,这种感觉着实不好。

除了布宫和纳木错,我们还去了罗布林卡和哲蚌寺。前者是我带着孩子去的,他好像也对这些景点有些疲惫了,一心想的是去里面的动物园参观;后者我们去的有些晚了,只有最上面的大殿还开着,其他的房间已经关闭了。但是哲蚌寺给我的印象却是最好的,一方面是因为它远离市区,背靠大山,更显得遗世独立一些,另一方面让我很奇怪的是,在山下明明看得见寺庙的轮廓,在上山的路上却怎么都找不到它了。很多时候,我也不得不为这些令人叫绝的建筑设计而心生敬仰。

除了授课和游览以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调研,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调研问卷,可是调研的过程并不顺利。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填写问卷,而填写的人又有好多都填错了,这样下来,收集的问卷能说明的问题就大打折扣了。另外一个形式就是访谈,我在市检和城检的访谈非常顺利,反正我想要的都得到了。只怪自己准备不足,没有好好斟酌提纲,这样的机会确实非常难得啊!但是找到公安厅的人就没有那么顺利了,虽然也认识了几个,却大都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我也不好追问什么。可能还是我准备不足吧,明年再把问题好好想想,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再不能打这种无把握的仗了。

时间过得很快,十八天的日子转眼就过去了,算不上遗憾,因为也有一些收获,从最初几天被冻得瑟瑟发抖,到最后因为天气干燥而嘴唇开裂,整体的感觉是不如去年的。因为科研工作的需要,每年不进去一次也是不行的,这样就很容易把暑假无情地肢解了。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两边都能够兼顾吧,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学了,时间如流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