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父母的体认

我今年34岁,有儿有女,父母60多,我可能过度概括了,也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80后中年人。
起因一,老程。
小区里有个大爷,父母和街坊都唤他老程,老住户,里里外外都认识他,似乎代表着我们这个老院子的价值观,接触不多,但似乎人很耿直,因为他每次见到我和老婆的时候都说一些特别不敢恭维的话。比如,“哎呀,你俩不看孩子,可哪溜达呀!”再如,“你俩咋不看孩子呢?!”有天老婆气冲冲跟我埋怨老程见到她时也很不客气,说各种酸话,还说,我爸妈是不是跟他抱怨过看孩子累一类的话,导致他对我们成见如此之深。
起因二,未知老两口。
假期陪儿子去少年宫学才艺,没指望学会多少,能增强体质,有事儿忙就行,像我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不过,陪孩子去的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父母可能都忙着赚钱。某天在家长休息区域,听一对老两口絮叨,老头儿对儿子儿媳颇有微词,无非儿子懒,儿媳管孩子太严,老两口不爱伺候等等,还提及顾保姆看孩子,但又舍不得花钱,老头儿的语气中无比惆怅,倒是老太太乐观豁达,说到“能干动我就干,少管闲事,开心就行,乐呵一天是一天……”大概都是这样过来人的态度。
我稍加概括一下,80后父母之现状,大致如下。
多数在给子女看孩子,各种看不惯和不和谐,抱怨内容如上所述,老人累是真的,不爱伺候也是真的,但还是愿意看到孙子辈的娃。
其二呢,我想了点有趣的,为什么通常情况下老头儿比老太太的抱怨很多,可能跟性别教育有关。男人,在中国一般的教育价值观包括,事业心,当家做主,政治抱负,等等理想化的成分,可以说从小就充满了批判态度。而女人呢?为什么常常比男人更务实?更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更能摆好自己的姿态呢?究竟为何呢?可能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一般情况下更具攻击性,当然与性别教育也有关。女孩子的成长经验告诉她们,不要过度理想化,要相夫教子,要随波逐流。
有失偏颇之处,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