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第一年。
我很庆幸,截至目前为止我做的几个关于人生阶段的重要决定都十分正确,当中虽然正确但最令我自己意想不到的决定就是从大学开始生活在另一座城市。尽管大一在适应和新鲜中匆匆落幕了,我想起已经在北京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还是觉得有些新奇。尤其是在小学期里,当几乎所有其他学校的同学都已经放暑假回到广州的时候,我还在北京苦苦巴望着回家,突然想起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年,在另一个城市呆的时间比在广州长,更是感觉有些恍如隔世。
我觉得北京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城市,它足够大,人也很多,大家都很忙,别人也无心顾及你的活法,而正好我也是个喜欢自由的人。 ——摄影师Amorill在中传官微的采访
以上这句话精准地描述了北京给我留下的印象。关于对北京的感觉我在半年前的寒假已经写过了,当时的描述和赞赏更多来源于我前一个学期经常一个人到北京不同地方转悠的自由的享受。现在的我依然不否认当时的那些认识,反倒是反思这后一个学期的忙碌和懒惰,好像比起之前并没有开拓什么新的版图,为数不多的出行基本都是围绕着去看电影或者是有目的的购物,如果忙碌只是借口的话,我应该还挺为这好奇心的没落而可惜的。
回顾之前写的文章:《双城记 | 在北京横冲直撞的日子》
其实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不争气地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假期回过好几次的广州——应该比大多数的轨迹相同的同学都要多。有时是觉得多回来是对的,毕竟家人都想多见面,可这也让我每次待在广州都感觉在完成义务劳动,除了这里聚集了很多熟悉的同学和朋友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有趣的意义。而且这一次回到广州,明明和上一次没有相隔多久,却总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现在想来,陌生的可能不是这座城市的任何部分,而是我对它的感觉已经和以往不太一样了。
这次回来之后的确比起之前更加多地从不同的方面将广州和北京作对比,比如天气、消费水平、公共交通等等,甚至还有我天天念叨着的重力问题。我惊讶地发现我以前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度之高,大学之前我都坚持认为这座城市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宜居、我出生在这里是何其幸运云云,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它。闷热、说变就变的天气、狂风大作、暴雨,在我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不会对这些天气状况有任何的怨言和不满,可是在我已经不常常经历的现在,我开始容易对这样的极端和反复感到反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去处,相同的路径走着一遍又一遍,让我对在这个城市里出行失去了兴趣。这一年来也偷偷地去了国内的其他城市,它们不一定比广州和北京好,但也在同时证明着没有哪个城市永远都是最好的。
《伯德小姐》里,Lady Bird努力想要逃离的家乡实际上对她的内心和人格的形成已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没有作过这样故意的挣扎,也没有否认过出生地对我的影响,甚至感到很感激,但我现在想来可能有些东西的确是需要逃离才能让你醒觉和领悟的。
写下这篇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灵感,只是因为假期太无聊而又很想记录一下回来之后内心的一些比较和想法。写的时候全文磕磕绊绊的,大概相对之前几篇自己也很不满意,毕竟始终感觉这一次的记录来得太过于及时了,有很多方面的想法还没有达到很丰盈和很有表达需求的状态,都还只是一些十分零散的想法。但我还是很喜欢在豆瓣上进行一些文字性的记录,并且很开心开始了这个习惯,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地方很难,还有文字创作其本身就很有意思。
最后写一个愿望:逃离的时候可以少一点负罪感。